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

2019-09-10杨婷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运用研究策略分析

杨婷

摘要:其实应试教育观念的存在,一直束缚着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独立思考,所以说,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新课改背景下,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很关键,通过教学内容的补充、课堂情境的创设、有效策略的实施,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规定任务,这样一来,他们的数学思维足够活跃,认知体系也将完善。教学越有层次性,学生发展就越积极,本文对此做了具体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运用研究;策略分析

引言:如果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思考的弊端现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那么高中教育事业长远规划进程的加快就更难实现。构建分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潜移默化中渗透“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和谐互动关系,这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核心素养的形成来说会产生积极影响。下面,笔者简单阐述了几点看法。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制定教学方案,考虑学生的成绩差异提出教学要求[1]。另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积极调整引导思路,设定“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将他们按照一定比例分成三个层次。比如,我会按3:5:2的比例进行学生的分层教学指导。明确: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幫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同学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分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课堂提问体现层次化

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依据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都有机会得到提高[2]。比如,我对于C层的学生进行拣易而问,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在心理上有成就感,鼓励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对于那些已具有一定思考解答能力的学生,则要设置梯度,知难而问,使他们在自己的“发展区”中有更高的突破,所以在提问上应巧设问题情境,即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的细小问题,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的机会,从而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这便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达到个体发展,整体优化的效果。

三、教师展开分层次辅导

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我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A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A组的同学进行辅导,C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也是在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两个班有一百多名学生,全靠老师一个人是照顾不过来的,更何况老师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探究教学方法,使大家能提高学习效率”。给学生讲明了这样道理,学生都极为配合我和支持我的工作。

四、重视学生的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进行,关键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价[3]。(1)在练习、提问、讨论和作业后都要及时评价,特别是对取得递进的学生加以鼓励。比如,对于学困生,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让他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希望,从而逐步从学困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成为一个自信、自强的孩子;再如,对于一个优生,适当地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好的发展。(2)在单元测试的试卷中也体现了各个层次的差异,我将试题分为A、B、C三种试卷,试题设计为题型相同,题目数相同,但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五、课后作业的分层布置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大部分抄袭作业的学生都是由于完成不了教师的作业要求而无奈采取抄袭的方式。这个结果就提醒了我们,课后作业同样也需要分层。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几组不同的作业,其中既有必做题,又有选做题,而学生则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在一定范围内自行选择作业内容,在这种民主的选作业中,不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同时,又使得作业更加符合学生实际,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提高了课后作业的实效性。

结语

总之,分层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绩明显提高,环境适应性明显增强,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老师对实验班级学生的表现比较满意,总体上看来,数学分层教学是成功的,但是还有很多问题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指导[J].科教创新导刊,2018(02)55-56.

[2]刘月平.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78-79.

[3]李安莉.简析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J].语数外学习,2017(10)49-50.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模式运用研究策略分析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基于学生考研的《线性代数》课程分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设计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