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口算技能的培养

2019-09-10江恒光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3期
关键词:算理训练习惯

江恒光

摘要:培养农村一年级学生口算的兴趣,加强口算基础训练,使学生理解口算的计算理由即“算理”。掌握口算的技能。

关键词:农村一年级学生;兴趣;训练;算理;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基本口算的训练”。今年我教一年级1班的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内容相对全年级整册教材来说占的比例较大,可以看出,口算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在小学阶段,计算能力低下是学生口算能力差的一个表现。学生必须经历一个明白计算的理由即“明算理”,学会怎样计算并且不但对计算方法熟练,而且快捷、灵活的过程。明算理也就是能让学生明白口算的计算理由,学会怎样计算则是通过不断地训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的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现就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口算的现状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加强小学生口算兴趣的培养

由古至今一直以来就有这么一句俗话说“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周围环境对大脑不断进行刺激让大脑神经系统活跃起来,从而对周围事物感到好奇,产生兴趣。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对任何事物都感到猎、新颖,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吸引,但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里,这是儿童的生长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改变教学方式,采取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比如,用开火车激趣法、比赛抢答法、游戏激趣、歌谣总结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乐于其中,课堂教学效果极佳。

二、学生口算基本功的强化训练

人们常说做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也确定这句话说得有道理,“熟能生巧”的确是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因此,在口算的基本功训练中我注重转复杂为简单,转难解为易写,并且反复练习。教学时我常把这些方法融入到课堂上,让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断提高。

1.课前小热身。课堂教学时我坚持每节课课前用2—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我采用看卡片的形式进行口算,老师出示口算题卡片,小组成员必须在3秒钟以内说出结果,每天按组轮流或开火车接龙,接不上的罚唱一首歌。在这之前孩子们喜欢用算手指或脚趾的方法,但看卡片说得数的方法时间短、速度快孩子们的两只小手也帮不上忙了,也就没有时间去掰手指了,这样就加快调动孩子们大脑的神经,使每一个孩子都积极、迅速的参与进来。经过反复练习孩子们能又快又准的算出得数了,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口算速度逐渐提高。

2.课中引导。在课堂上,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的强化训练。引导和组织小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小法官”,相互给同桌或同组同学批改口算练习题、纠正错题。这样,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但给别人纠正了错题,而且自己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改错不仅让学生弄清错误的原因、改正错误,而且提高了自己口算判断能力,极大地鼓励了孩子口算积极性。

3.课后加强巩固。要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是锲而不舍的事情,必须有耐心,持之以恒的态度,因此,每天课后我总会给学生们布置适当的口算题目,有和同桌合作完成的、有和爸爸、妈妈合作完成的、也有自己独立完成的练习等多种训练方式。同时让孩子们轮流当“小老师”、“小法官”,判断他们写的练习是否算得对。通过校内外的不断训练,孩子们的口算能力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计算理由)和算法。

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即“计算理由”和掌握算法,对他们学习口算是很重要的。比如,在9加几进位加法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吃透口算的算法,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去探究去发现。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9+4时,我先出示小黑板中的问题:一个盒子里面装有9个弹跳球,盒子外面还有4个弹跳球,盒子里面与盒子外面一共有多少个弹跳球?在学生读完题目后我提出问题:这道题我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想到了哪些解决的方法呢?接着我拿出一个里面装有9个弹跳球的盒子放在讲台上面,另外拿出4个弹跳球放在盒子的外面,学生看着我的演示带着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一边板书算式:9+4,一边提问:“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有的学生说用“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如,因为13可以分成9和4,所以9+4=13。有些学生说:“从外面的4个弹跳球中拿一个放到盒子里面,这时盒子里面的弹跳球就变成了10个,外面还有3个,合起来就是13个,即:9+4=13。”这时我对孩子们的回答马上给予充分的肯定及赞赏,在此同时我向孩子们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接着我又让孩子们自主动手操作,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进一步加强对“凑十法”的了解,引导他们懂得有9想1,有8想2,有7想3,因为9加1等于10、8加2等于10、7加3等于10……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还出示“9+6”“9+5”这样的题目让学生画一画,算一算,从而使他们真正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与技巧。

四、口算的基本功—良好的习惯

《课程标准》提出“计算要过关,口算是关键”。所以口算时,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一看清、二想明、三细算、四检查的习惯。一看清,在口算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时写错数字,如把“6”看成“0”;有时看错符号,比如把:“+”看成“-”。所以在写题目之前首先要认真地看清楚每个算式的每一个阿拉伯数字以及运算符号。这是不容易出现错误的前提条件;二想明白,教学中要引导孩子们想清楚选择的运算方法; 三细算,一年级学生在计算加法进位,减法退位时忘记满十进一或者个位不够减往前一位退一位,甚至把加法当减法做。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求孩子们在确定运算顺序后,再认真地进行计算;四檢查,检查就是引导孩子们认真检查自己算过的题目,算完一步要及时进行检验或检查有没有漏写的现象,做到及时检查及时修改。

由此可见,农村小学一年级小学生口算技能的培养,只要重在平时对学生正确的训练,贵在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学生就能打下扎实稳固的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2012年1月1日

[2]《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与案例分析》主编:李晓梅  孔繁成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3月1日

猜你喜欢

算理训练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