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育人经验

2019-09-10谭龙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

谭龙

摘要:班級管理工作,既需要教师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和管理,更需要教师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认知和习惯中获得同步的养成和提升。对此,本文就笔者的教育和班级管理经验展开了论述,提出了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几点育人经验。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育人经验

一、开展感恩教育,提升学生品质

在教育工作中,感恩教育始终是重要的主题,它将给学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克服阻力、不断前行。感恩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更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艰辛,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份子,本应当自己承担的责任正在肩负于父母的肩膀上。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一个懂感恩的孩子,必然是明事理、懂礼貌的孩子;一个会体谅的孩子,其道德品质才能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会体察他人心意、会照顾他人的心情。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感恩教育既能让班级中的学生意识到父母对自己变得优秀、成才的热切期盼,也能让学生在这种感恩的心态下,主动约束自己,借亲情的力量推动自己不断前行。在笔者的班级中,赖小武同学桀骜不驯、似乎是生性顽劣的学生,经常在班级中破坏纪律,在课堂中不按时到校、在课堂中与同桌争吵、打架、骂人,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这名学生的家境贫寒,并且是单亲家庭。他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自己跟着祖父母生活。在家庭中,祖父母落后的育人理念和不力的监管,甚至是伴有一定的溺爱心理,导致这名学生变得毫无章法,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无法约束自己的种种不良言行。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这种学生在班级中并不少见,感恩教育是帮助这类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和态度的重要方式。对此,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以感恩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班会其间,我通过视频资源,为学生播放《唐山大地震》以及感恩演讲视频,让学生感知自己在生活中自己未曾留意的、习以为常的父母无微不至的对自己的关爱,体验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和浓浓爱意,让这种亲情弥漫在学生的心间,为学生触动。此外,在班级中我也曾一度向学生呈现父母在工作中、生活中、照料孩子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父母为维持幸福的家庭而付出的努力。在以上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下,不少品行不端、行为顽劣的学生逐步改善。以上文中提到的赖小武同学为例,也终归认识到自己的父亲始终对自己关爱有加,但特殊的生活导致自己无法时刻体验到父爱,但是爱却从未缺席。在这种感恩主题教育下,学生变得懂事、成长了,态度和行为也终于变得积极、规范。

二、进行意志锻炼,提升学生韧性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性和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才能让教育起到塑造学生的真正效果。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判断力,学生能够分辨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消极错误的。经过系统的品德教育,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已经建立,学生的道德认知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体系。但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却始终无法将自己的认识践行到自己的生活中。其实,这也就昭示了该阶段的小学生虽然认知成熟了,但是其意志力还需要系统地训练。对此,在高年级的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还应当注重对学生意志力的锻炼,训练小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对学生进行的意志训练,我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开展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坚持体育训练,从学校现有的条件中,鼓励学生跑步并极力倡导同学们参加一些课外的体育训练,既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身体素养,也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感知坚韧意志力的力量,让学生意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让学生从每一次的不断突破中,感知成长的快乐,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坚持。另一方面,我经常在班会和教学中渗透一些励志的故事,如张海迪、爱迪生、贝多芬等,让学生认识到成就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更多的艰辛和痛苦,需要更多意志力的磨练和不断突破自我,才能让自己真正获得蜕变。正是因为一次次的积累和不断成长,才能让一个人在坚韧意志力下变得更加优秀。

三、增进心理疏导,构建积极心理

心态决定成败。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挫折和失败的锤炼,离不开失败和痛苦的磨砺。但是,如今优渥的生活和父母代劳的教学环境下,当前的小学生如同温室中的花朵,抗打击和抗挫折能力不断减弱,学生的心理变得十分脆弱。从近年来频发的小学生自杀事件可见,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对待挫折的能力还是相对较弱的。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还应当渗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所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我经常为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注重对学生心理的锤炼工作。在心理教育中,我常常是通过挫折教育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在组织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让学生感知一些励志故事中的一些有成就的伟人,其成功的获得也是经历了数次的失败,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坚持才是助力自己成功的基石。对待挫折,积极的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才是帮助自己赢得成功和赢得未来的诀窍。通过以上教学方式,让学生勇敢对待生活,敢于挑战困难,让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帮助学生积极迎接未来。

总结

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品德发展的阶段性。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起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力,但是在情感发展和意志力和心理健康中还是存在不成熟的现状。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力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积极情感,可以通过意志力教育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力品质,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心态,让以上教育教学既能提升班级活动的有效秩序,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同步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美榕.“以德载人”——小学班级管理的德育之道[J].名师在线,2019(16):88-89.

[2]刘观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91-92.

[3]邓红颜.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J].教书育人,2019(13):69-70.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小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