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渭书法风格的形成研究

2019-09-10李成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4期
关键词:心学徐渭人生

摘要:徐渭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同解缙、杨慎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曾自称其“书第一”,并且认为“时时露己笔意者”方为高手,而他的书法风格也极具个性特点,草书创作汪洋恣肆、一气呵成、奔放奇纵,抒写胸中块垒,一扫明代前期书坛的沉闷氛围。所谓书如其人,徐渭这种迥异于明代书坛的书法风格的形成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是息息相关的,本文通过探究徐渭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独特的性格秉性及其对书法的认识等,分析其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徐渭;人生;心学;行草书

一、徐渭生平概述

绍兴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正如史书所记“越之形胜冠于南服,而山阴又其形胜之会也”。如此良好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为徐渭的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条件。徐渭的家族在会稽有着一定的影响,他的父亲在弘治己酉年间中武举人官至夔州府同知,喜爱挺劲之竹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六岁入学的徐渭,有过目不忘之能,最为人称道的是在少年时便通读扬雄的《解嘲》后作《释毁》,表现出过人的天资。徐渭在少年时不仅能广习博览,而且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正是因为徐渭的学习走的是博学的路子,并不是专门为科举考试准备的,所以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终其一生仍为布衣之身。虽科场失意,徐渭在文坛上却渐渐声名远播。随着徐渭名望的日益增长,也随着抗倭局势的恶化,总督胡宗宪向徐渭抛出了橄榄枝,聘请他成为自己的高级幕僚。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里,徐渭冷眼旁观,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总督胡宗宪献白鹿报祥瑞,他明知祥瑞为无稽之谈却不得不撰写《白鹿表》为皇帝歌功颂德。他的亲戚沈炼因弹劾奸相严嵩而死,他明知严嵩奸邪却不得不为了东南的百姓逢迎于严嵩,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是其精神痛苦的根源,也是其晚年精神失常的诱因。不得不承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他的书法创作,因为现实的无奈,所以纵情于书画,“时时露己笔意”正是他最真挚情感流露。直至后来他杀妻入狱后,徐渭反倒是释然了。隆庆五年除夕夜,隆庆帝崩,神宗即位大赦天下,徐渭出狱。五十岁的他历尽沧桑,落魄不堪,没人会想到这个老头竟是当年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的东南第一军师。这时的他什么都没有了,于是他开始了游历。那个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徐渭消失在人们的眼中,取而代之的是那个被誉为“东方梵高”的天池老人。

二、徐渭思想的形成

(一)儒家

孔子的思想流传至今,一直是我国的主流思想,明代也不例外。按照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明代的读书人学习四书五经,练习八股文章,为的就是考取功名,为国效力。徐渭也深深受着儒家思想的影响,“温故而知新”应该就是对继承与创新最好的阐释吧。在初始的书法学习上,徐渭一直秉承这一思想。

(二)道家

明代中后期的帝王大多沉迷于长生之术,信奉道教,炼丹自服。故此,上行下效,整个大明帝国有一部分人在平时工作之余也会炼炼丹,谈谈长生之道。

徐渭的长兄徐淮也是如此,因为家庭殷实,生活上便也有了自己的长生追求——炼丹。徐淮性情散宕,酷爱丹术,据徐渭记载“遍游名山岳,庶几一遇神仙焉”。后来徐淮误食丹药中毒而死,但徐渭认为并不是不该服丹,而是大哥没有师父的本领,私自服丹才发生的不幸。可见,徐渭对道的笃信。徐渭追求道家“道法自然”,这一思想对他的书法创作有着莫大的影响,体表现就是作品的自然生动,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三)阳明心学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陆王心学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阳明心学自诞生起就影响了无数人,他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位圣人。明代中后期的读书人如果不谈阳明心学会让人感觉你没文化,让人瞧不起。在王阳明的故乡浙江绍兴府,文化氛围最为浓厚,阳明心学更是受无数读书人的追捧。徐渭也是绍兴府人,从小他便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接触心学、认识心学、学习心学。

三、徐渭书法风格分析

(一)运笔

意在笔先。徐渭认为“大凡捉笔在手,便需运意,不可妄下一笔,若此笔才落,便需想第二笔何如何下。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字便如意。”他主张落笔之前要考虑好如何写此字,第一笔结束,脑海中就要有第二笔的形态。这样,心控制着手腕,手控制着笔,字也就能如意了。期间增加提按顿挫变化,粗者极重而细者如发 ,对笔锋的应用妙入毫颠。

(二)用墨

徐渭是用墨的高人,无论书法、绘画都显现出它的独特和高明。书法中的用墨有浓墨、淡墨、枯墨、润墨不同的变化。徐渭在《笔玄要旨》中引用姜夔《续书谱》理论:“用墨作楷书要略令墨势稍干,然又不欲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研,以燥取险。盖墨浓则笔当滞,墨燥则笔当枯故也。”这里可以看出徐渭对用墨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

(三)结体

1、结构。蔡邕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立,形势尽矣!”所谓阴阳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这是古人在实践中归纳的辩证观点。徐渭也是这样认为:“字有相向者,有向背者,各有体执,不可差错。”紧紧抓住对立统一这条规律,将点画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这就是徐渭对结构的观点。认为书法作品中一定要注意不要遏制体势的发展,并且要注意让字与字之间结为一体、筋骨相连。这样通篇作品的体势就会似万马奔腾般充满动感,流畅自然。

(四)章法

徐渭的草书有两种类型,一种较疏散,这类作品字距较密而行距较阔,另一类较为密集,字距行距很密,几无空隙,章法极其罕见。可以说,徐渭的草书独树一帜。徐渭的草书打破了前人行行分明的章法结篇,更多的是字距与行距间密不透风,如同乱石铺街,气势宏阔,自有一股生气涌动其间,气韵生动、潇洒自如。

四、徐渭对书法发展的贡献

徐渭以其打破常规、推陈出新的书法创作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在探究其表现真我、抒写性情的书法创作时,不应仅仅局限在他的运书法作品本身,更应该通过分析其本人的人生经历与内心思想来探究他书法风格的形成,正是徐渭坎坷的一生造就了他心思敏感、狂放不羁的性情,也正是儒家、道家与心学共同影响他形成的效果。徐渭后期的书法创作多是行草作品,这些草书没有温文儒雅,没有宁静恬淡,更没有儒生风范,而是电闪旌旗、惊涛拍岸甚至是狂风骤雨;没有收与放的准则,只有从上到下的强烈动感与难以平静的复杂心绪;没有任何法则能约束住他,甚至汉字的间架结构都能被他拆散打亂,为的就是让自己尽兴的发挥;没有局部的细节,只有视觉上的整体感,一切以他的抒情为中心。这一切思想使徐渭的表现主义走向了无法附加的高峰,让他成为明代表现主义的书法巨匠。

参考文献:

[1]夏燮.明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9版

[2]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3版

[3]徐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子部7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版

[4]蔡邕.书苑菁华[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版

[5]卫夫人.法书要录(卷一)[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版

[6]张元忭 孙鑛.绍兴府志[M].浙江:绍兴府,1587年

作者简介:李成(1994.3.17-),男,籍贯:山西太原,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历:2018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书法史。

猜你喜欢

心学徐渭人生
王阳明和拉康主体观比较
徐渭来过多次苏州
风莺图诗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徐渭南腔北调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