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核心素养培育的音乐活动开展策略
2019-09-10李萍
李萍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幼儿园教育提出了目标与要求,是幼儿园教学的行动指南。幼儿音乐学习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存在形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教师音乐素养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更新幼儿音乐教育的理念、提升教师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开发园本特色音乐课程等方式加以解决,使幼儿园音乐活动有利于幼儿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幼儿;核心素养;音乐教育
一、幼儿核心素养培育的认识
1、“核心素养”与幼儿园教育
“核心素养”在20世纪末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重视,被纳入到教育与课程改革中。2014年“核心素养”第一次出现在我国教育相关文件中,并于2016年形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初步成果,同年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年会上,著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家李季湄教授阐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间的关系,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
2、“核心素养”与艺术教育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与载体,是表达个体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艺术教育能够激发幼儿对世界美的事物的认识,通过感受美、体验美、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愉悦幼儿身心、提升幼儿审美意识,并使幼儿感受创造美的快乐。艺术教育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人文底蕴与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均衡发展,从而达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儿童发展的要求。
3、“核心素养”与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中所具有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能引发幼儿产生共鸣。每个幼儿的心灵都是一颗美的种子,他们的成长需要音乐,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随着音乐用声音、用身体、用乐器进行表现。音乐教育不仅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还能引导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挖掘创造性潜能,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学活动形式单一
幼儿园音乐教学动包括歌唱、韵律、打击乐器演奏、音乐欣赏等,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幼儿园音乐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有很多程式化的烙印,教师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示范幼儿模仿为主。模仿式的学习活动,对于实践性很强的音乐教学活动来说,局限性较为明显。因为音乐活动需要幼儿自己亲自参加艺术实践,通过唱歌、韵律、欣赏、演奏、表演、游戏等从中获得个人对音乐美的感受、美的表现和各种音乐形象的创造,从而形成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力、理解力、审美力和创造力。而所有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在幼儿园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进行,通过幼儿自身的不断实践、突破、创造而获得,模仿教学中幼儿被动接受学习的时间太多,主动感知与参与体验的机会太少,禁锢了幼儿的思维,不利于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
2、音乐教学活动内容单一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内容应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根据园区课程设计、特色课程,根据主题活动、时事热点等设计、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内容。但由于教师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的限制,基本上还是以歌唱教学活动为主。即使是在仅有的歌唱教学活动中,也不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只是让幼儿机械化地进行反复的练习。即使幼儿掌握了活动内容,但是内容单一、呆板的活动过程很容易造成幼儿学习兴趣的衰减或转移。
3、音乐活动重结果轻过程
教师作为活动的主导者,在音乐活动中为保证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保证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常常会目的性明确,而忽视幼儿对于音乐表现的想法和感受,仅仅只是采用“嗯,好的”“想一想老师刚刚是怎么做的”的方式,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进行枯燥无味的反复练习,只为达成最后的教学成果——能够完整演唱、演奏、律动。较少有意识地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表达、创意表现。
4、教师音乐素养薄弱
幼儿园课程主要由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艺术五大领域构成,这些课程可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各个领域都是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艺术领域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在幼儿园的各个班级中普遍较少,虽然教学计划上每周都会写上一节音乐课,但是往往被换成了别的领域的学习内容。这是由于教师的音樂素养与音乐教学能力薄弱造成的。
三、提升幼儿园音乐活动效果的对策
1、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
深入了解、探讨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提高幼儿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保证音乐教学时间;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完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提高幼儿活动参与意识;学习内容的选择应尊重幼儿兴趣,组织方式多元化,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活动指导以幼儿为主,重视对幼儿的问题导向,适时介入,引导幼儿深入探究,学会反思,进而提升幼儿核心素养。
2、提升教师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
教师的音乐素养,直接影响到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如在音乐鉴赏分析方面,教师如果具有敏锐的鉴别音乐作品的能力,就能准确地选择出适合幼儿学习的音乐作品;教师如果能敏锐地觉察出音乐作品里蕴含的各种教育意义,就一定能有效地将音乐作品的教育潜力转化为幼儿发展的动力;教师的音乐表现力越强,幼儿所受到的音乐熏陶也就越完美。
教师是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直接引导者、实施者,提高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教师要热爱音乐、研究音乐,更要热爱幼儿、研究幼儿;不仅要有唱、跳、弹、奏的技能技巧,更要有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通过开展幼儿感兴趣的各类音乐活动,按照音乐艺术教育的特点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才能使音乐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3、开发园本特色音乐课程
在“核心素养”思想导向下,幼儿园在进行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重视课程资源的丰富与创新,保证园本课程内容充实而全面,为实现幼儿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结合园区的优势和当地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园本音乐课程,首先,需要做好幼儿个体需求调查。通过与幼儿及家长的交流,全面掌握幼儿个体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保证课程设计更加合理。其次,需要根据自身办学的理念、教师的综合素质,结合当地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合理开发园本课程资源,将幼儿园文化环境要素,渗透到园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当中,从而保证所设计的园本课程,与幼儿园教育环境相符合。
四、总结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终身的音乐素养起到了奠基作用,同时促进了幼儿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应重视音乐教育工作,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孩子发表对于音乐的独特见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促进孩子核心素养培育与全面发展。
此论文系杭州市余杭区绿苑幼儿园课题《幼儿园核心素养培育机制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