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涤纶织物氨解改性的意义及工艺探讨

2019-09-10李鸿顺

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加工工艺

李鸿顺

摘 要:本文對涤纶织物氨解改性后的工艺条件的设置等进行论述。涤纶织物氨解改性中,在纤维工艺制造中,与丝素蛋白质分子和氨基进行结合之后,能够大大提高涤纶织物的服用性能。围绕涤纶织物安解放性的意义以及工艺展开探讨,期望能够提高涤纶织物生产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涤纶织物;氨解改性;加工工艺

涤纶织物在进行减量工艺上采用的方式较多,为了更好的获得悬垂效果,可以通过减少静电荷和起球的工艺,将其可染性和去污性加以提升,改善亲水性和手感。通过涤纶织物的氨解反应,将涤纶分子链进行断裂,形成缺电子的酰胺运用反应亲核取代其他反应,得到相应的生产工艺。

1 涤纶织物氨解改性工艺概述

经过众多的研究,涤纶织物在聚酯纤维室温下的反应中,可以发现氨水溶液在反应过程中结晶度和重量会发生变化,反应速度较低的情况下,聚合物的结晶没有定型,反应缓慢,链的断裂造成了大量可萃取的低分子量物质,使得试样发生失重,造成了聚合物的分子量下降。因此经过氨解处理之后,分子可以产生化学键的结合,从而带来纤维表面的诸多坑洼和裂纹。此时,氨解涤纶织物表面上经过丝素分子膜的涂刷,结合了化学工艺的效果,提高了丝素分子的附着率和成膜性。

2 实验以及测定方法

2.1实验材料采取了精炼的普通涤纶绸织物,染化料包含阳离子催化剂、酸性大红G以及二氨氢氧化钠。

2.2实验设备运用高温高压实验染色机以及分光光度计

2.3采用的测量方法为运用减量的方法,前织物重量除以减量织物重量,得到了减量率。根据减量率发现经过烧碱水分解之后的涤纶分子,由于纤维上含有氨基,因此产生了强酸性,在吸附性上较为敏感[1]。

使用酸性染料染色方法,检验氨解后涤纶织物上的含氮量,测出了织物的反射率,利用计算公式得到了表面深度等数值。K/S数值越大,说明织物的含氮量就越高。

3 实验内容及结果

3.1氨的种类上由于发挥性较大,对多胺进行选择,使得涤纶降解的氨种类发生增多,单胺类物质反应也发生了提高。

从上表可以看到,相同处理条件下,二乙醇三氨和三乙醇氨的分子,再不能进入纤维内部进行分解。织物的减量率主要由烧碱作用结果而成。从实际运用角度上讲,选择在100℃处理条件下,K-S值较高,对涤纶氨解的效果,经过处理之后,自由体积减小,不能进入纤维内部。

3.2一浴法和二浴法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发现。二浴法进行处理涤纶织物时,得到的处理值和温度相对一浴法来说,减量率较高。从实验结果看,二浴法的效果相对一浴法来说并不合理,而采用一浴法,K/S的贡献不显着,对二浴法的强性降低较大。因此在进行工艺条件的处理时,应进行相应的调整[2]。

二浴法和一浴法工艺比较

实验方法 二浴法 一浴法

减量率% 15.98 9.24

K/S值 0.9 0.9

3.3热定型温度对涤纶氨解效果产生影响,与纤维的微结构有关,经过热定型之后,结晶度和取向度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此时在热处理温度下,对氨解效果的影响产生了相应的结果。

涤纶氨解的影响不大的前提下,随着热定型温度的增加,纤维面中晶粒尺寸不断减小,经过经历不断溶解,造成纤维内无定型区的增加,致使氨解相对容易。热定型温度定为190℃时,温度随着定型温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氨解纯织物的减量率和K-S值也随之增加,这时会发生对纤维结晶度和取向度的影响。

氨解正交设计采用正交实验方法来确定合理的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正交实验结果极差,分析得出结论,影响大小因素依次为乙二氨浓度≤烧碱浓度≤安检时间≤氨解温度[3]。

对于K/S影响较大的因素,从贡献来看,选取氨解温度为100℃的数值,化解为90分钟为较好工艺条件预测结果,经过实际情况了解之后,采用实验的方法,考虑到降低氨碱减量率,提高涤纶织物强力等因素。经过实验表明,发现时间定为90分钟,织物强度增加,不利于纤维氨基的引入,此时烧碱浓度也非常高,而温度过低小于90度时,也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温度较高时织物强度较大,造成氨解过于剧烈,氨解工艺不宜控制,使得K-S值反而不高,不符合实际需求。对于织物来讲,减量率控制在20%以下即可。

结语

涤纶经氨解改性后,其纤维上可引入氨基,有利于与丝素蛋白质分子结合,以提高涤纶织物的服用性能。涤纶存在的染色性、吸湿性差,织物透气性、抗静电性能差,以及易起毛等缺点,涤纶改性的各种方法应运而生。经过氨解后,涤纶织物获得的悬垂感较好,手感柔软,丝素蛋白质结合氨基进行仿真丝产品的生产,与等离子体改性、化学改性、碱减量改性、紫外辐照改性等技术相比,氨解处理方面对涤纶改性的方法效果更好。涤纶织物的氨解含量,获得涤纶氨解最佳工艺。

参考文献

[1]尹东旭,胡毅,刘今强,等.有机磷水性聚氨酯阻燃涤纶织物的热降解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4):434-438.

[2]张勇,刘桂凤.涤氨混纺织物纤维含量定量试验方法探讨[J].针织工业,2018,(9):76-78.

[3]张建飞,王杏梅,杨秀飞.涤纶织物氨解改性的意义及工艺探讨[J].染整技术,1998:22-24,44.

猜你喜欢

加工工艺
齿轮制造过程中加工工艺要求及应用研究
试论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中激光技术的应用
浅议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方法
细长空心涡轮轴加工工艺研究
基于描述逻辑的数控铣床加工工艺知识库检索
南瓜包子加工工艺及品质的研究
谈谈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控制和提高方法
奥氏体不锈钢薄壁件加工工艺的研究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零配件机械加工工艺浅析
浅议减速机壳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