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精彩起来

2019-09-10李怡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精彩有效整合道德与法治

李怡

摘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更新了教育模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功能,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让教材鲜活起来,让教学内容直观起来,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精彩起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精彩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开拓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教材把法治教育贯穿始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采取由浅入深、由远及近、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整合,这样,不但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且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凸显《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

一、信息技术让课前导入生动起来,创设课堂的有趣情境。

课前导入是教师拉开一节课的序幕,好的课堂犹如磁石,能深深吸引学生,把学生思维聚拢起来,给学生以启迪。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我们能让课前导入更吸引,使课堂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让整节课有趣精彩起来。

例如一年级下册《春天在哪里》一课主要讲述了春天的美好,让学生到大自然里寻找春天,感受美好的春光。但单靠课本的几幅图片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美好的春光画面,伴随着一段优美的音乐,把春天美景以视频方式一一呈现出来,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绿绿的草,一切都是如此迷人,婉转动听的鸟鸣犹如天籁之音,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好奇与向往,导入新课水到渠成。

比如二年级下册《我爱我家》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真正感受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学生对家的概念只有粗浅的认识。为了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教师在课前收集全班同学的家庭大合照,在导入环节把学生与家人温馨和谐的合照播放出来,孩子们看到一个个鲜活熟悉的画面,知觉体验被充分调动起来,为课堂创设了有效的铺垫。

二、信息技术让教材内容鲜活起来,营造课堂的情感氛围。

《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通常以真实的照片、有趣的图画呈现出来,借此增加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但是,教材毕竟有它的局限性,不能产生连贯的画面和真实的声音,在某些内容上难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不能引起共鸣。所以,在教学中假如能够把信息技术与教材有机结合,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境界。

比如一年级《清明节里祭先烈》一课,学生对清明节不太了解,教材上出示了革命烈士方志敏和杨靖宇的照片,这两位烈士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此时老师可以利用课件播放两位烈士的革命英雄事迹,重现当年的真实画面,不但让学生知道清明节祭拜祖先的意义,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当下,有效营造出缅怀革命先烈的情感氛围。

例如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是《文明的曙光》,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知道中国不仅拥有辽阔的土地,还有丰富灿烂的文化。这是一个较为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感受的主题。仅靠教材提供的零碎画面和片言只语无法展示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认识模糊,知识面有限,课堂上容易出现冷场和老师“一言堂”的现象。授课时,教师以《大中国》歌曲为背景,播放了中国名山大川、长城、古代四大发明等视频。课堂上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祖国的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的文明古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为学生理解大中华、多民族、多文化作了充分的情感铺垫,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三、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起来,加强正确的行为认识。

《道德与法治》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的整合打破了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一切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拥有自主學习的新天地,升华了道德情感,培养了道德意志,有效促进学生知行的统一。

在教学《我上二年级了》时,教师将给新书上书皮的方法做成了动画来播放,由拟人化的书本来为学生们讲解,使学生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怎样包书皮,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包书皮的欲望。现代化信息技术让教学不拘泥于课本,有效延展了课堂的时空范围,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形象,让学生们能够先仿后行,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教学《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时,教师将公用设施拟人化,制作成一段动画片,使这些随处可见的公用设施摇身一变,变成了生动的卡通动画形象。视频先出示果皮箱被一群踢球的孩子打翻在地,垃圾到处都是,一片狼藉的画面。然后出示小军同学主动清扫废物,擦洗果皮箱,让小区环境焕然一新的画面。通过果皮箱前后不同的遭遇,学生的心中涌起了对小军同学爱护公用设施的敬佩之心,使学生不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习自主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升华了道德情感,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强烈欲望。

四、信息技术让教学内容直观起来,延展课堂的空间界限。

《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上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层推进,学思并举。运用信息技术,能让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起来,缩短时空距离,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三年级教材《我们遵守规则》一课中,“规则”这个概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有效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图画制作成课件,把学校里的规则、家里的规则、马路上的规则等变静止为动态,帮助学生多维度理解规则一词的真正含义,使学生对规则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教材的有限空间延伸至课外的无限空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在课堂上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等都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精彩起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与实践》初娜娜.方法与实践[J]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精彩有效整合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