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分析
2019-09-10杨秀梅
杨秀梅
摘要:新时期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素质,促进对高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较为重要的一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幼师人才,使幼儿文学教育更加多元化、高效化。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展开对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问题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文学;融合式教学;改革
一、促进儿童文学融合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学前教育可划分为幼儿健康教育、幼儿语言教育、幼儿社会教育、幼儿科学教育以及幼儿艺术教育等五大领域[1],其不仅贯穿了儿成长的各个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孩子心智、人格的发展以及知识、技能的提高。
在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儿童文学课程与其他师范类专业课程相比,具有“学前”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具有渗透融合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视角。使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文学理论、长于文本赏析、优于作品表演、善于新品创编、强于教学实践。
二、推进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分析
1、充分运用幼儿图画书
鉴于3-6岁幼儿还不具备识字能力。幼儿图画书则是幼儿的主要读物。图画书将“儿童情趣”视觉化,使幼儿感受独立阅读的乐趣,当之无愧地成为学龄前儿童最喜欢的文学形式。
与此同时,图画书注重完整的故事内涵和审美情趣。儿童文学课堂上的图画书创编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幼儿美术功底,又注重训练学生对故事核心和呈现方式把握的思考[2]。以笔者所在院校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要求以单亲家庭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为创作对象,以“我们不一样、我们也一样”为主题创作图画书。考评标准并不以绘画技巧为准,而是考查学生对于此类题目的思考角度。大部分学生采用以双幅画的对比诠释主题-前者表现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异,后者表现他们通过努力与正常儿童获得同样的机会。但有一位同学选择了盲儿题材,他在画中描绘了全城停电,所有人在黑暗中体会到了盲儿的无措与迷茫,这种反向思维的“一样”体现出了更高的思维水準和人文情怀,将文学与美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此,教师可通过与幼儿美术课程教师的配合,侧重加强学生图文结合训练,鼓励学生创作多种形式的图画文本,促进文学与美术素养的整合。
2、促进文学与歌、舞、游戏类课程的融合
针对未来学生的就业情况,其工作多与幼儿教育、幼儿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有关。依据学龄前儿童的喜好来看,其对生动、有趣的事物更感兴趣。且在所有的儿童文学样式中,幼儿戏剧的包容性最强,一出幼儿戏剧,剧本编创、道具制作、儿歌编唱、舞蹈编排等各个环节多方融合,是全面呈现五大领域教学成果的舞台。以手指儿歌《大拇哥》为例,将儿歌搬到幼儿戏剧中,儿歌与游戏相结合,变单纯唱诵为“边唱边演”,提升趣味性的同时也会学得更快更好。其内容如下:大拇哥,二拇弟,三中娘、四小弟,五小妞妞去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教师可为学生们布置生动有趣的表演氛围,并让事前准备好的五名小朋友为大家进行手指操表演。通过将歌、舞、表演融为一体,培养幼儿的数字概念、手口协调能力,使大家一同跟唱、表演。同时,以歌谣表演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语言能力,丰富其词汇量。
3、与幼儿心理、幼儿教育等课程交叉渗透
双重审美是儿童文学课堂应有的教学理念,除了用成人视角,更应该用儿童的审美视角来观照世界,既要符合幼儿审美心理,又要融入成人的审美意识[3]。
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在儿童文学作品自主创编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融合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大教育背景理论,回忆童年、发现童年、品味童年,更好地领悟童年精神。从而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文学教育,促进幼儿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例如:在《派老头和捣蛋猫的开心故事》讲解过程中,对于成年人来说稀松平常的情节,在孩子的眼中却具有别具一格的一味。菲菲牌青豆原来并不是孩子们以为可以吃的青豆,而是一只娇憨可爱的的小猫咪,可能很多孩子听到这样的“惊喜”眼睛中都会光彩熠熠。
为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立足于幼儿的视角,发掘作品的趣味性,可以肢体、面部表情的辅助进行故事讲解,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以及故事的再叙述能力,让儿童文学能够回归“本位”。
4、积极引入信息技术
伴随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学带来了便利,也使儿童文学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其不仅有助于打破时间、空间对儿童文学教学的局限性,通过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方式,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儿童文学课堂上,教师既可以通过互联网图更将片、音频对文学作品内容进行生动展现和有效补充,亦可通过影视手段使文本作品以视听成品的方式呈现,在代入式的学习体验中,使学生体验儿童文学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本校的学生教学评选活动中,有学生在“小雪花”的授课中,用多媒体为大家播放《冰雪奇缘》片段。以动画片导入趣味教学引发受众关注力。并可让孩子们展开对“雪花的奇妙旅行”故事讲述,以符合幼儿心中对万物有灵的想象,让其尽情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教学中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的学前教育授课中,教师授课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整合意识的培养。在体现学科特点的同时,与幼儿的心理发育、认知规律等相融合,从而为新时期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创新理念的学前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布新.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78.
[2]虞雅芬.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宁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2):21.
[3]周婷.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8(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