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文化为学校立魂

2019-09-10王超张德葵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5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文化内涵

王超 张德葵

摘要: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之灵魂,立校之基础,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个性鲜明的学校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能促进师生的生命在校园中得到舒展、成长,让全体师生的潜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一所学校要前进、要发展,就必须走文化立校的路线。

关键词:学校文化;文化立校;文化内涵;打造对策

文化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最好渠道,文化进入心灵的过程是渐进的,而一旦进入心灵,其作用便是极其深远的。文化,上善若水,看似无形,实则润物无声,融通人心。文化如水,有泽被万物之德,有汇纳百川之量,有因势利导之智,有百折不挠之勇,有随物赋形之美,有滴水穿石之力。

如同卓越的企业必须具有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一样,真正的名校也必须具有先进的学校文化。朱颜杰教授在其《学校管理论》中说:“所谓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用的总和”[1]。具体说,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之灵魂,立校之基础,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个性鲜明的学校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能促进师生的生命在校园中得到舒展、成长,让全体师生的潜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一所学校要前进、要发展,就必须走文化立校的路线。年轻的德阳中学能够迅速成为开州区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靠的就是不断积淀的文化内涵!靠的就是持续打造一流的学校文化!

一、提炼穿透未来的核心价值文化

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全体师生对本校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规格、教学方式等重要问题所共有的理解与选择,是指导学校日常运作与组织发展的基石和核心。学校核心价值观是理解学校文化的钥匙,它渗透在学校成员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目的观之中,并决定着学校的制度规定、行为方式和建筑布局,对学校文化发生着全面的辐射与指导作用[2]。我们认为,学校核心价值观体系应包括如下的基本理念: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教学观、德育观、教师专业发展观、学校管理理念等等。在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积极反思与提炼的过程中,我校确立了打造“道德德阳、阳光德阳”的战略定位,确立了“明德向阳,化育生命”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目标,确立了“决策+行动=执行力”的管理理念等,奠定了德中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营造鲜明高雅的环境文化

所谓环境文化,是指校园自然环境和各类设施等所体现的物质文化。良好的环境文化能形成心灵的感应,促进精神的升华、观念的更新和健全人格的塑造[3]。我校每天坚持更新校门电子大屏幕的励志标语,利用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演讲、名人雕塑、读报橱窗、学习园地、校园文化长廊、班级墙报、才艺展示橱窗等平台激发感染教育学生。创办各种社团,确定艺术节会,发展学生特长等,创办校刊、校报、校园广播站、网站、记者站、文学社,全面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育人功能。

德中人创造了浓郁的环境文化,文化的气息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大道无形,教育无痕,校园环境文化“无声胜有声”。我们让文化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致。文化,在德中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德中人。

三、培育激情燃烧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立足于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生成,靠内化的精神来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理想。为此,我们首先着力建设班级文化。以班级、教室文化建设为主阵地,通过班徽、班训、班级目标、班级口号、教室铭、学习园地、每日提醒、学法指导专栏等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端正学习态度,磨练学习意志,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推介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是科学构建生活文化。近三年来,我校实行“小课堂、大课间”,开展课间唱、课间操、眼保健操、经典诵读等活动,每學年搞一次军训,每天评比一次内务,每天一次班级集体宣誓和一次班级日常工作小结。丰富学生生活,放松学生心情,调适学生心理,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心情愉悦,乐中学,学中乐。第三是发展个性文化。以“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为轴心,充分展现学生特长爱好,使他们人人都得到发展的空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四、构建催人奋进的精神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精神磁场,精神文化对整个学校文化起着思想引领作用。我校坚持“前瞻性思维,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滚动式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引领——实践——研究——创新”的科学程序运行,激励师生汇聚成特有的“从优秀出发,向卓越进军”的德中精神,带出一支好队伍,教出一批好学生,留下一种好口碑。德中能够创造连续九年开州区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考评第一名的骄人战绩,离不开德中精神的鼓励。我们深知,只有不断发展校本特色文化,才能让校园充满向上的精神,浓郁的书香,青春的活力,激越的力量,高亢的号角,鲜活的精神,奋发的律动,勃勃的生机,迸射的智慧,感人的文化。

德中建校仅19年,我们没有丰厚的积淀,缺乏历史年轮的厚重印迹,但我们有着艰苦卓绝的创业史。在不断的创业过程中,“超越永无止境,从优秀出发,向卓越进军”成了我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指引着学校克服生源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在绝处中求得生存,在夹缝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求得超越,在超越中爆发力量。

五、升华长效规范的制度文化

观念能否转化为行动,关键在于制度。学校的制度文化包括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校纪校规以及保障其规范运行等,这些东西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是科学、民主、人本的,是革命的,也是批判的,更是驾驭现实而又穿透未来的,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周期性和长效性[4]。

推行网络式扁平式的管理体制。为了落实教育责任,突出教育效果,我们革除了金字塔式的线性管理模式,代之以网络式的点线结合、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使管理的重心下移,权力下移,责任下移,既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使教师得到了优化组合,使学校管理呈现出立体状多侧面的优势,既保证了“教育”的顺利實施,也保证了学校的有序发展。

建立积极向上的竞争激励机制。三个和尚没水吃,原因何在?缺乏一套能激活他们积极性的长效机制!于是我们用心构建: 首先是激活用人机制,按照“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公开平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群众公论,注重实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用人机制改革,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功者奖,过者罚”的用人机制。其次是科学评价,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将过程管理和终结管理相结合,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奖优促劣,并作为绩效考核,评优选模,进级晋职的重要依据,满足广大教师自我实现的愿望,使他们在享受教育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同时更加信心百倍地扬帆远航。

实施现代学校精细化管理制度。学校的制度文化就是管理文化,使教育从一元走向多元,从数量走向质量,从知识应用走向以问题解决为本的学习,从物质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我校通过制定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了包括60多个管理细则在内的管理文本,涵盖了教育、教学、科研、后勤、安全等各个方面,逐步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目标。人本化、自主化、个性化的精细化管理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条不紊。

六、打造智慧活力的教研文化

德中把教研文化建设的关键聚焦在建立科学规范,长程有效的“校本教研”上。融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塑造教师队伍的潜力和活力,使教师在学校里成长、在教学工作中成长、在日常生活中成长。我们提出了“问题即课题”的教科研文化理念,制定了相应的长程有效的教研文化建设方案,使理念行为化,教研制度化,评价科学化。在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着力于打造教师队伍的良好教研风气,以机制和效益为价值取向,建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和各培训专题小组等多元性教研结构,提升了团队整体的智慧。在教研过程中,做到“四个重视”:一是重视交流合作的话题,拓展教师的视野;二是重视课堂教学的实境,避免教研脱离课堂;三是重视解决问题的研修,帮助教师从学科整合走向文化整合;四是重视课程目标的把握,培养教师自觉研修的素养。近五年来,我校教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四个国家级子课题结题,三个市级课题结题,一个市级课题的研究已进入结题准备阶段,我们的教师正在从经验型到专家型转变。每一位教师都以比较科学、规范的教研行为来指导教学行为实践,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断追求优质高效,实现了教师的自我提升,从而体验到职业快感和生命价值。

七、盘活以生为本的课堂文化

一个好的课堂文化意味着使课堂变得更为安全、有趣、充满活力并富有挑战性;意味着给予教学者和学习者一种积极的期望、热情、鼓励、责任感、认同、肯定、成功的机会以及促使他们萌生生生不息的创意;意味着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自我概念。“以生为本”的课堂文化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先进教育思想,也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积极思维和主动实践,提高认识水平和掌握学习方法,全面提高素质。它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德中着力打造“二三五”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用学案、练案和悟案代替原来的教案,从观念上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构建起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中心的特色课堂文化体系。实践证明,这种“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展现探究的魅力,蕴含文化的张力,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的课堂,生态的课堂。

八、缔结和谐阳光的人际关系文化

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学校的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有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排除和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建设中,我们要求全体师生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师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事间、同学间、师生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一人有难,八方相助;互相督促,互相提醒;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正是认识到学校文化的重要性,我校提出了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如今,校园文化已经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德阳初中已经成为充满思想、底气和智慧的校园,德中人的观念、品味、学养……也都在逐步升华,德中文化也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一路进取和成长的精神家园 。

需要强调的是,在文化治校中,校长依然是学校思想的灵魂,尤其是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校长的能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校长对学校文化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校长是学校文化的主要塑造者、管理者、倡导者和变革者[5],同时也是学校文化的忠实践行者。

实现文化立校的最高境界,我们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朱颜杰,《学校管理论》[M], 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125——129页

[2]项红专,《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86——89页。

[3](美)威廉·鲍威尔,(美)欧香·卡斯玛-鲍威尔著[M],《团队智慧和校园文化建设》[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7年,102¬——110页。

[4]高立,《立信、立魂、立本:增强学校凝聚力的关键》 [J],中小学管理,2018(3)。

[5]杨全印,孙稼麟 ,《学校文化研究:对一所中学的学校文化透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66——68页。

作者简介:王超,1967年10月出生,男,重庆市开州区,重庆市开州区德阳初级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重庆市骨干教师,开州名师,开州区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开县(现改名为开州)人民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 曾先后在《教学与管理》、《中学物理》、《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现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及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文化内涵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