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M教学下的发电机制作教学设计

2019-09-10连继业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发电机改进

【摘 要】STEM教学模式初步包括:情境引入、物理建模、制作实践、改进与评价。本设计根据STEM教学模式,将创设情境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制作、改进和评价发电机,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其实际操作、团队协作、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STEM教学模式、发电机、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047-02

结合物理学特色,物理课堂实施的STEM教学模式初步包括:情境引入、提出问题、物理建模、工程实践、总结评价。教师在每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物理建模环节,教师不能直接给出学生所需构建的物理模型,而是给予适当的指导,逐步引导学生尝试自主构建物理模型,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工程实践环节,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给予学生实践方面的指导,并监督学生操作安全等。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活动都是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的,学生活动的整体过程是由实际生活转向理论探究、再利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本课例教学设计使用STEM教学模式,体现了STEM教育理念。

1   教材分析

发电机是指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本设计所制作的发电机主要是把动能转化为电能。工业上,发电机通常由定子、转子、端盖及轴承等部件构成。定子由定子铁芯、线包繞组、机座以及固定这些部分的其他结构件组成;转子由转子铁芯(或磁极、磁扼)绕组、护环、中心环、滑环、风扇及转轴等部件组成。由轴承及端盖将发电机的定子、转子连接组装起来,使转子能在定子中旋转,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势。通过接线端子引出,接在回路中,便产生了电流(从手摇发电机模型看到灯泡发光一闪一闪的,说明发电机产生的是交变电流)[1]。

发电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供电者角色。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发现,为电能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条件,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本课例开展发电机制作教学,学生通过参观和科技制作,从而对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展馆项目有更深入的认识。

2   情景引入

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从理论层面学习了“电磁感应”知识,教材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发电机的相关内容,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发电机的基本发电原理、能的转化和守恒有了较完整的认识。本课例设计是发电机制作的实践课堂,是课本知识的自然延续,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拓宽学生对发电机类型的认识,同时在实践中增强节约用电的环保意识[2]。

教师用展馆内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区实验模型、手摇发电机模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利用学习过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各模型感应电流产生条件,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上知识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储备基础知识,以迎接之后的发电机制作活动。

3   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方面,本课例设计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与引导探析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提问、总结,引导学生参与并完成科技制作,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掌握,通过动手操作,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培养能量守恒观念与环保意识[3]。

在学法指导方面,本课例希望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明了:明确教学目标和活动任务。

(2)探究:教学中通过装置展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寻找本质,既突出了本课例的重难点,也相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的能力。

(3)应用:教学中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发电机,在任务的驱动下成功完成一种以上的发电机制作。

4   制作实践

本课例需要准备下面器材:手摇发电机模型、磁铁、相同大小不同匝数的包漆线圈(500匝、300匝、100匝)、相同匝数不同大小的包漆线圈、转动轴、导线、发光二极管、木板底座、螺丝钉、螺丝刀、灵敏电流计。

发电机模型制作时首先需要一对相对放置的磁极。磁极固定好以后,需要一个线圈,可以将铜导线弯成近似矩形,矩形面积合适,要能保证矩形可在磁极间空间沿轴旋转的大小。矩形不要封口,将导线两端分别取一段引出,装在可以旋转的轴上。将线圈两端接入合适量程的灵敏电流计或二极管,旋转转轴就可以看到指针的摆动或二极管发亮,这就是最简单的发电机原理。两种类型包括:磁体不动,线圈动;线圈不动,磁体动[4]。学生制作的目标是:至少完成两种类型的单相发电机制作(磁体不动线圈动;线圈不动磁体动)。

5   改进与评价

在制作活动中,包括“设计→制作→测试→再设计”,教师和学生分工不同。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设计建造和测试评价前,提供建模工具的讲解和介绍。在学生设计建造中,巡视观察每个小组的进展,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如提供设计建造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等。在测试评价时,提供一些工程测试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并及时对学生的作品给出自己的建议和评价,以巡回的形式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整个工程实践的过程[5]。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发电机模型制作,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多次测试,针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重新回到问题的起点,通过小组成员的探讨以及教师评价,找到问题解决或优化的办法更新方案设计,再次建立模型,并进行测试及改进,最终展示作品并总结。培养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使用科学研究方法与过程技能,促使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团队协作、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STEM各项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沈杰.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实验教学整合模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0).

[2]李正艳.中小学STEM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7.

[3]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4).

[4]梁红,姚胜奇,姚远,等.发电机演示仪的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16).

[5]巩宇.浅析汽轮发电机的安装与调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

【作者简介】

连继业(1987~),男,广东省汕头市人,学历: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发电机改进
笑声发电机
发电机
福特福睿斯发电系统故障的排除
小番茄发电机
随身携带的小发电机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把发电机“切”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