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9-09-10刘向春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培养创新教育

刘向春

摘要: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进步。教育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育;培养;创新

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多方面的创新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本中选进的教材,大都有情文并茂,有声有色,它们以抽象的语言反映活生生的画面,以饱含情感的符号表达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易于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采用各种形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育的创新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观念。

学生时代,特别是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创新的萌芽时期。他们的创新与见解尽管显得那么的不完善、粗糙,有时甚至表现得是那样稚嫩,但教师要一往情深地去关爱孩子们这些难能可贵的创新苗头。

2、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3、要充分尊重学生。

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創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微”字时少写了一横,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叫龚文辉的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您写的‘微’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龚文辉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龚文辉鞠竖了一个大拇指。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三、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只要他们说出了充足的理由,我对他们大胆积极的设想都给予了肯定。创新教育不是冰冷的智力活动,而是火热的情感能动过程。因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时就要消除代沟,消除师道尊严,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畅所欲言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的种子在心坎上萌发。

四、大胆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 的 空白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学生总喜欢用自己的思路、方法和意愿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抓住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造动机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问、多质疑,提出课本乃至人类尚未解决的问题。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应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放手让学生自由想象标新立异。敢于打破常规,形成新思想,树立新方法、新观点,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应想方设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承认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善于捕捉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通过激励、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点燃学生幼小心灵中创新的火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发现和催开学生创新的花蕾;要在民主平等这块创新教育的土壤中不断进行“培土、浇水、施肥”,为创新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培养创新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