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郑巍彭一平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政教育高校

郑巍 彭一平

摘要:本文主要围繞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讲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教学问题,从中体现出教育理念落后、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等问题。同时,为提高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效率,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全面发展,为其提供相对科学、合理、有效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思政教育

引言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展开教学,不仅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有效性提升,还能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展开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落后

在以往高校思政教育中,由于大多数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所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考试成绩及应试能力。而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也只会看到学生产生的问题,故而将问题无限放大,忽略学生良好的积极品质。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虽然教师会及时改正学生错误和缺点,但在过程中会给予相对过激的批评,使学生产生问题的现象逐渐增多,并较为容易出现厌学、逃课、抑郁等问题。其次,思政教育课程的实际功能便是个体享用功能,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本质的体现。然而,在高校思政教育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社会功能,忽略学生个体属性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积极情感,从而降低学生积极品质。

(二)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是保障思政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忽视学生个性发展,较为重视社会属性。虽然我国的狠心理念是集体主义、社会本位,在思政教育中重视社会属性本来没错,但是过于压制学生个性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积极品质,并降低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及主动性。此外,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教育观念仍旧固守己见,缺乏与时俱进意识,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传授理论知识。并未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感受,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限制,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一)加强培养教师积极心态

高校思政教育教师作为教学开展的重要实施者,其自身具备怎样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心态,将会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形式及方法。因此,在应用积极心理学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时,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积极心态,并对积极心理学理念有一定的认知与认同,才可实现高效的积极心理学高校思政教育课堂。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应积极探索将积极心理学理念科学、合理的运用在思政教育中的正确手段。并身体力行的关注自身积极方面,利用自身积极态度、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和乐观心理去引导与熏陶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愉快、轻松地学习氛围。此外,高校思政教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以积极态度、积极情感、积极心理去创设课堂内外的心理环境,将积极心理学充分运用到思政教育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便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效率。

(二)营造积极的思政教育环境

在积极心理学中认为,人们处于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便影响着人们以后发展的方向。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展开教学,相关教师应为学生营造积极地思政教育环境,以促使学生长期受积极思政教育环境熏陶,从而产生积极心理。首先,在建立积极思政教育环境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可通过开展网络思政文化建设、思政社团服务等组织活动,通过学生集体及网络平台将积极地思政教育全方位、多层面、大覆盖的弘扬校园文化体系中。其次,高校思政教师可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打造一批具备思想、乐趣、知识、服务的校园网络和自媒体平台,进一步拓展传播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次,高校学生除却在校学习期间接触最多的便是自己的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将会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行为、习惯、思想的塑造。因此,营造积极的家庭环境氛围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此过程中,相关教师可通过召开家长会来展开集体讨论,与各个家长进行沟通构建积极家庭环境氛围的重要性,提高家长思政教育意识,从而全方面提升学生积极品质。

(三)培养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

高校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接受者,培养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在整个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接受学习内容,还能够使学生在这种积极、轻松地课堂氛围中,愉快的进行学习思政知识。首先,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在卡唐教学中,可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讲述刺激性信息,让学生学会自主反思和成长,便于增加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同时,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可利用积极心理学中情绪构建的功能,进行培养学生抗压、抗挫折能力,让学生在面对诸多压力、挫折时,能够拥有积极心理,并很快的走出失败。此外,在利用积极心理学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相关教师加以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心理状况及身体健康状况。并再发现问题时及时作出有效策略,进行引导学生正式自己所出现的问题以及遇到的困难,让学生能够拥有积极的心态进行解决问题与困难,并在面对失败时及时走出负面情绪。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教学,相关教师可从加强培养教师积极心态、营造积极的思政教育环境、培养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着手。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效率,还可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提升学生积极品质,从而从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盛伟男.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9(09):193.

[2]王政姚.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3]张学敏.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6):63-64+67.

作者简介:

郑巍(1979.2-),男,汉族,江苏盐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伦理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彭一平(1983.6-),女,汉族,江苏,泰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古典文学,文献学研究。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思政教育高校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