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河之滨观新潮

2019-09-10姜晓安宋成任红禧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天津港营商天津

姜晓安 宋成 任红禧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天津经济增速为4.6%。在外界看来,这样的数据或许并不耀眼,但对天津而言,却足以令人欣慰。

在2017年岁末的萧瑟寒意中,经济增速一度遥遥领先的天津突然来了一次“深蹲”——到2018年一季度,天津的经济增速骤然降至1.9%。从1.9%再回升到4.6%,天津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到天津视察调研,亲自擘画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指引下,天津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谋发展,主动轉型,涅槃重生,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那么,天津的高质量发展“高”在何处?对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又有何启示意义?2019年10月22日至24日,奋斗全媒体记者同全国43家党刊的80余名记者一起,深入津沽大地,共同感受天津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蓬勃生机。

过去,一提起天津制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海鸥牌手表、飞鸽牌自行车。如今,“老黄历”早已翻篇,高科技、智能化已成为天津制造业的新标签。

走进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总装车间,整流罩、箭体、助推器等火箭部分零部件整齐地摆放在现场。这些零部件主要用于以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

继新一代运载火箭基地项目落户天津后,中国超大型航天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也落户天津,一条涉及航天材料研制、宇航产品总装试验、航天零部件制造的航天产业链已现雏形。根据《天津市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实施方案(2015—2020年)》,到2020年,天津航天产业产值将达300亿元人民币。

天上,有火箭腾空入云;地上,有高铁风驰电掣。在天津,高速铁路装备制造业的投资生产也渐入佳境。

总投资22亿元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清基地,是天津市武清开发区引进的一个重大投资项目。

“我们引以为荣的复兴号、和谐号,其‘心脏’设备和制动设备的研发、生产都在这里进行。”漫步在铁科院武清基地生产车间,基地副总经理李学峰向记者团介绍说,待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为天津实现税收超过3亿元。

此外,在国家超级计算机天津中心,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研制任务将于2021年6月完成;到2019年年底,空客天津A320总装线生产速率将增加至每月6架;熊猫智能无人驾驶公交车正驶向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澳洲等海外地区……

2019年前三季度的一组数据颇能说明问题:天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9%,工业机器人增长36.4%,汽车制造业增长9.8%。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46.2倍。显然,天津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进”的蓬勃,更是“质”的提升。

当然,除了上述新型高科技项目落地生根外,天津许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例如,长荣“云印刷”项目就是由二产向三产转型升级的一个典范。

此前,长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传统印刷企业,主要从事批量生产业务,客户门槛较高。随着经营空间越发有限,企业转型势在必行。

“通过向‘云端’转型,避免了‘中间商赚差价’,帮客户实现足不出户、‘一本起印’,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效益。”在长荣“云印刷”产品技术部经理王振荣看来,扩大经营范围、向印刷产业链下游延伸的发展思路,成就了企业从“制造”向“智造”的升级之路。

据天津市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5月,天津集聚智能科技、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00余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另据《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天津在智能制造领域展现出的发展潜力位列全球50强榜单第10名。

金秋十月,天蓝海碧,天津港东疆港区码头智能化操作井然有序。数字化调度系统让港区的作业情况一目了然,无人驾驶的电动卡车精准地行驶、停靠,灵巧地接卸、避障。

“只要能进渤海湾的船,我们都能接!”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自信地向记者团介绍。这个具有20万吨级专业化集装箱船接卸能力的码头,正在打造远程操控和无人化的“智慧港口”。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对天津港给予殷殷嘱托。

事实上,作为天津的核心战略资源,天津港的转型发展颇有几分壮士断腕、凤凰涅槃的意味。

早在2016年,天津港曾拥有1.1亿吨的煤炭吞吐量,汽车运输占到50%。利益之大,不言而喻。然而,自2017年4月30日起,天津港码头全面停止接收公路散运煤炭焦炭。30年来,数百辆重型运煤汽车昼夜不歇运送煤炭的历史,自此画上了句号。用天津港负责人的话说,“短期看经济损失较大,长远看倒逼天津港加速转型升级”。

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下,天津港锚定方向,加速转型升级。2019年上半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6%,高于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长水平;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作业能力提升10%,外部集装箱卡车滞场时间较2018年缩减至45.6%,“智能港口”“绿色港口”的转型胜利在望。

天津港的成功转型,只是天津市场主体升级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的市场主体发生很大改变,“腾笼换鸟”的故事随处可见,落后产能、污染企业纷纷被果断舍弃。

为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天津以环境保护门槛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痛下决心,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近几年,天津先后关闭2.2万家“散乱污”企业,压减钢铁产能800多万吨,解决了几十年来积重难返的“钢铁围城”问题。

当然,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不仅要严控污染源头,更要涵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天津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规划建设了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为京津冀地区再造“城市绿肺”。同时,由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重大项目——天津生态城,于2008年9月启动。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天津把一片盐碱荒滩改造成了宜居宜业的智慧新城。生态城大力实施盐碱地治理和土壤改良,建成区绿地率达到50%;建立“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居住模式,生态文明理念日益完善;着力发展文化创意、智能科技、全域旅游和健康养老等绿色产业,累计注册企业超过8000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清晰可见的绿色范本。

如今,向生态要效益的理念在天津已深入人心,即便是在市郊的小村庄,也在上演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蓟州古渔阳,素号山水乡。东北三十里,有峪曰穿芳。”提起自己的家乡,小穿芳峪村党支部书记孟凡全充满自豪,但话锋一转,他接着感慨:“可惜,诗里的美景好些年看不见了。”

小穿芳峪村位于蓟州区东北方向16公里,是个典型的山區村,景色秀丽、恬静怡然。然而,十多年前,这里垃圾遍野、破瓦寒窑,是蓟州区最穷的村子之一。因为收入微薄,村民纷纷外出谋生,孟凡全也下海经营起园林企业。2012年,村党组织换届,孟凡全在乡亲们的盛邀下回到村里,并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7年来,孟凡全带着村民植树造林,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逐步打造出小穿乡野公园、卧牛山风景区等全景式旅游村,开辟了一条生态旅游兴村之路……

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8400元提高到2018年的3.56万元,村集体收入更是从2012年的0元变为如今的60万元。

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事实证明,成本的洼地,特别是制度性成本的洼地,就是吸引投资的高地。

“审批部门‘九龙治水’,办事群众跑断腿。”这是多年来为社会各界所诟病的一个顽疾。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一枚印章管审批”已成佳话——早在2014年5月20日,全国首家行政审批局在天津滨海新区挂牌成立,用1枚公章取代过去18个部门的109枚公章,全链条、闭合式、整体性“车间式流水线”审批,使审批速度提高了80%。

当年11月,来自天津的“109枚封存审批公章”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政府简政放权的历史文物。

近年来,天津不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还在减税降费上“咬牙放血”,以减税降费的最大力度,展现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大决心。

三年前,天津还是全国营商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非税收入占比超过40%,“税不够、费来凑”的非议,说明企业的隐形负担很重、营商环境堪忧。痛定思痛之后,三年来,天津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1057亿元,其中623亿元是在中央要求之外的“自选动作”。

“先打造成本洼地,再让它变成投资高地”的思路,如今已让天津尝到甜头——2019年前三季度,天津共引进内资项目4462个,实际利用内资2278.27亿元,同比增长12.8%;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21家,实际直接利用外资36.95亿美元,同比增长4.4%。

近年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津八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19条”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干货满满,诚意十足,多项做法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在全国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的范例。

“我们把优化营商环境当作头号工程来抓。”在武清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绍锋向记者团介绍说,在项目审批、人才落户、科技项目申请等方面,开发区为高科技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一揽子”优质服务,让投资商毫无后顾之忧。因此,仅2019年,该开发区就引进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地投资。

此外,在近年来各大城市的“人才争夺战”中,天津也是颇具竞争力的佼佼者。

2018年5月16日,天津对外发布一个备受瞩目的“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大幅降低人才落户门槛。一时间,大批青年才俊争相赴津。一年间,天津引进各类人才15.6万人,平均年龄31岁,“万千英才涌津门”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干事创业激情澎湃,海河两岸再掀新潮。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天津扎扎实实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让人们看到一个吐故纳新、底气十足的津门故里。天津,这座厚积薄发、兼容并蓄的城市,鏖战正酣,势头正劲。

猜你喜欢

天津港营商天津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天津之旅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天津之眼》
天津市出台《天津港防治船舶污染管理规定》
天津港或将化解同业竞争困局
张锐钢任天津港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