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9-09-10孟换房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能力培养高中

孟换房

摘   要:高中是决定一个人职业定向的关键时期,培养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意义重大。在新高考背景下,适时开展生涯教育,将决定学生一生的幸福。本文主要从新高考背景下培养高中生涯规划能力的意义及培养策略两方面,阐述几点意见,以期交流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涯规划;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2-0041-03

高中阶段是一个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帮助学生确定思想观念的阶段。这个阶段又被称作学生的危机期或者是学生学习的动荡矛盾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叛逆心理,在新高考背景之下,教师应该更加全方面地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也正是因如此,对高中生生涯规划能力进行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下文笔者将从培养意义出发,简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策略,供读者参考。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高中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高中生自我认识

在新高考的背景之下,高中生涯教育应当包括高中生三年的学习规划、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这三年的学习规划是要求学生对自己高中要学习以及即将进行学习的课程进行具体的安排与选择,以及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出对未来大学的专业初步选择。学生通过这三年的学习规划应当更加全面地对自身的能力、性格、学习优劣方面进行评估。

(二)高中生涯规划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在新高考改革政策之中明确指出了学校应当对学生的自我认识以及自我选择能力进行培养。因此,为了贴合时代需求,学校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要认清这一现实,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了解,对社会进行了解,对专业进行了解。同时,校方应当给予高中生更多的选择权,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未来进行规划,包括大学的专业内容以及职业生涯等。同样,这样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早地学会思考人生,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方式进行选择。一般来说,通过这样的生涯规划,学生一般都能够对自身的情况进行更加深层次的了解,自觉地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正。良好的生涯规划,不仅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一个正确科学的规范对自我进行要求。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策略

所谓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就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所在,进而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兴趣转变成学科优势、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生涯规划就是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能够对个人的价值与潜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一)成立“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开设常规课程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学校可以设置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并且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以课程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对自我进行认知。在学生高一刚入学的时候,学校就應当对学生进行兴趣性向测试,通过这样的测试让学生更好地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进行了解。在高一的时候,应当着重进行生涯课程的设置,让学生通过生涯规划课程能够对自我进行唤醒,树立生涯发展的意识。高一的生涯规划课程,应当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的。高一的学生学习压力尚且没有那么大,而且刚进入高中的他们对一切充满兴趣,这个时候最适合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引导。在高二年级,学校应当开设一定的选修课程,内容主要应当是具有针对性的生涯探索活动,即让学生能够在已经了解了自我特质的前提之上,对教育与职业信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出重点探索。高三阶段,由于学生面临着高考,所以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参加考前的心理辅导,并且对学生进行报考志愿辅导,并且应当采用一定的手段,对学生的斗志进行激发。

(二)多样化课程开设,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随着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明显上涨。学校此时应当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最大程度的满足,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以及自我发展的平台。例如学校应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地方特色文化选修、地理知识拓展、素描基础、英语外的其他外语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进行课程选择。同时,如果条件允许,学校还可以与大学进行联合,可以开设一定的大学选修课程,让学生提前对大学专业进行了解。这一切举措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考生能够对自我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认知,进而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学校从单纯“考生培养”转变成全面而具有个性发展潜能的“人的教育”。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对学生的好处会更加明显,学校也十分有必要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三)组织实施“成长导师”制度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足够的成长空间,学校应当组织实施“成长导师”制度。所谓“成长导师”制度,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名成长导师。这位成长导师除了在学术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之外,还需要负责学生的心理疏导以及选课指导。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规划意识,进而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于自我的认知,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发展自我个性。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提升自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校方应当重视“成长导师”的素质提升。校方可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在外邀请生涯规划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生涯规划能力,包括举行专家讲座,读书沙龙等方式;另外一方面,校方还应当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去大学、先进单位进行生涯规划的学习。在回来之后要求教师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对经验进行总结,然后举行研讨大会——以如何做好生涯规划为目的,让全体教师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帮助教师提升自我的工作能力。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体验

在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止步于理论阶段。课堂培养固然有其必要性,但是从长远来说,学生还是需要一定的课外实践,才能够更好地对自身进行认知。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学校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跳出课堂,更好地对职业需求与社会需求进行了解。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个“生涯微视频”大赛,通过让学生自己对社会职业进行调研,制作成微视频,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赛。通過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社会的需求,转而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就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另外,学校可以在暑假中组织时长两周的“实践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到不同的企业中进行职业体验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不同的职业形态,了解外部世界与自己想象的有何不同;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时组织学生去参观大学校园,通过展望未来大学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心中的激情,进而能够帮助自己更加地努力。

(五)家校合作,获取家长支持

对于高中生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除了学校方面的努力之外,家长方面还需要进行配合。就目前而言,家庭教育这一方面对于生涯规划还是较弱,很多家长并没有职业发展教育的意识,对于自己的孩子,家长只要求他们学习成绩好,而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校方应当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家长进行引导,转变家长的理念,让家长主动对社会动态以及社会需求进行关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与孩子进行交流。既要辅助孩子进行正确的选择,又不能过多干涉孩子的决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进行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其次,为了能够让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校方应当不定期地举行“家校合作”活动,将一些最新的社会需求以及高考改革情况分享给家长,一方面对家长的理念进行改变,让家长能够意识到生涯意识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也是帮助家长掌握一些职业规划的方法,让家长能够在与孩子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兴趣,进而为学校提供更多的信息,便于学校更好地开展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未来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必须要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清楚认知到自己的优缺点,并且根据需求进行更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进行自我审视,进而帮助学生能够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计划,辅助学生能够完成自己树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18,(2):13~15.

[2]丁弘正,冯   莹,李   佳,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以化学学科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2):63~66.

[3]刘   轶.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的生涯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2):112~113,137.

[4]刘永辉,庞月兰.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才智,2018,(31):155.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能力培养高中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关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思考
生涯规划在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