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深度学习 提升教学质量

2019-09-10孔兴蕊贾文文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阶选择题考查

孔兴蕊 贾文文

摘   要:分析了2019年河北省中考理综化学试题的考查特点和考查能力,以此促進新初三年级教师深度教学,进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2019年河北中考理综;试题分析;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2-0007-03

笔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2019年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的化学选择题(1~7题)、理化综合选择题(8~14题)和化学非选择题(29、30、31、35、36题),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期对广大的新初三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进而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分析

(一)考查能力分析

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学生的认知学习领域,可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分为六大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1)识记;(2)理解;(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其中(1)和(2)为低阶思维、浅层学习,(3)~(6)为高阶思维、深度学习,如图1所示。

1.化学选择题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化学选择题部分多为基于识记等低阶思维能力的考查,5、6、7题为考查分析、综合、应用等高阶思维能力的综合性试题,需要学生调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分析得出答案。

2.理化综合选择题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理化综合选择题部分注重在初中物理和化学中都出现的科学知识与现象的考查,考查难度不大,多为考查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和分析能力。

3.化学非选择题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化学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初中化学中的主干、核心知识,其中29题和30(1)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30(2)题、31题、35题、36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2019年河北省中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考查的内容为初中化学的基础、主干知识。选择题以考查学生识记、分析为主,同时也有考查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题目,以实现考试选拔的目的;化学非选择题部分多以考查学生分析、应用、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为主。整套试题体现了以能力(素养)立意为导向的中考试题命制思路。

(二)考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借用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系分析2019年河北省中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试题所承载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表4可以看出,选择题主要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即要求学生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非选择题部分注重多角度考查,尤其侧重“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考查,30题、35题、36题均涉及该素养的考查,这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二、教学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2019年河北省中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注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已经不能应对核心素养立意下的中考试题了,甚至也不能满足现在以素养为本的教学,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贯彻落实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是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仍有很多课堂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这说明课程改革的路走得并不是很顺利。

目前的“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化

探究式学习”等都是很好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形式。

表5所示为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对比。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改变现在以知识结论的背记为主的教学形式,即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具有驱动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学科思想和学习方法,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并获得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倒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

“倒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即教师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且还要掌握比所教知识更多的知识,比如高学段知识如高中、大学的相关化学知识,跨学科的知识等,以此避免仅限于知识层面的教学、过于强调背记和在教学中讲错知识等常见问题,以下列举两个教学相关案例供教师参考。

案例1:复分解反应

在初中教师进行复分解反应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实质——使溶液中反应物的离子浓度大幅度减小”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为什么得是“生成沉淀”或者“生成气体”或者“生成水”,这为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且这样也可以避免在教学中常见的反复强调背记复分解反应条件的现象。

案例2:可用元素符号表示的物质

有一些教师认为可用元素符号表示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练习题中也出现过类似的考查形式。笔者在听课以及同一线教师交谈的过程中发现有教师对这部分内容其实并不十分清楚。在查阅初中、高中和大学化学教材后梳理了可用元素符号表示的物质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之间的关系,整理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中列出的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物质归纳如下图:

图2中物质磷有红磷、白磷和黑磷三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白磷(化学式:P4,图3所示)是由4个磷原子形成的P4分子构成的,属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硫有S2、S4、S6、S8等同素异形体,其中以S8(皇冠硫,图4所示)最为稳定也最为常见。

由此可知,可用元素符号表示的物质未必由原子构成。为了在教学中避免出现教错的情况,教师应该熟知化学学科体系中的科学知识。

(三)进行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一种教学模式必定是一种教学理论的呈现,当教师的心中没有任何教学理论支撑的时候,教学必然是随意的。建议一线教师多读教学理论书籍,并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高阶选择题考查
高阶时频变换理论与应用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解答选择题的几个小技巧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三个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高阶非线性惯性波模型的精确孤立波和周期波解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一道物理选择题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