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2019-09-10庞意璇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措施

庞意璇

摘要:近些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语文知识传授的任务,还兼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务。初中阶段是学生兴趣爱好培养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文化意识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有创新、有方法地进行渗透,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此,语文的双向任务将完美地完成与实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措施

引言

文化的培养应该从新一代的青少年开始,他们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综合国力的提高需要由他们去实现。初中是孩子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该在初中的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国家的历史,更好的体会我国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也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丰富的文化储备使得学生们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大大提高,写作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语文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我将从下文中语文教学的方面分析如何融入传统文化。

1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仍然被世人称赞,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精妙所在,学习语文中的儒家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中对于美德的称赞可谓是比比皆是,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美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百善孝为先”“一诺千金”“自强不息”……也可以学习岳飞的“精忠报国”、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2.1符合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切不可盲目选择。选择传统文化资源应遵循针对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渗透传统文化,尽可能让学生全面接受。如此才能使知识传授与文化传承二者统一,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

2.2不能脱离教学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因此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应科学合理分析,并选择适合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样才能促进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2.3发挥传统文化正能量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文化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遵循去伪存真的精神,选出传统文化中正能量元素,过滤掉一些守旧的思想,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3.1深入挖掘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充分的利用课本内的知识,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一定要用课本作为基础。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去挖掘语文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利用这些信息,充分的运用各种方式,增强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存在感,将传统文化真正的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在课堂中運用有趣的讲解,提高学生们对语文这个学科,特别是融入了传统文化的语文学习更加感兴趣。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兴趣,上课时就能认真听讲,能大大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在课余时间也会有意识的去了解传统文化,这样学生们就能充分的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了。

3.2引导学生鉴赏经典作品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鉴赏经典的中华文化作品。经典作品中承载着太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学生学习并且逐步增加对经典文化作品的鉴赏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真正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感情,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和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比如,教师在教学《教学相长》这一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时,先逐字逐句地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诵读并鉴赏文章的精神内涵,最后教师再为学生系统讲解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

3.3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些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基地,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之所以被奉为名著,不仅是因其文学价值巨大,还因其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让学生先从四大名著着手,从白话本由浅入深的进入文言本。之后,再去阅读如《史记》《诗经》《资治通鉴》这样的文学作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形成阅读此类作品的意识,同时也会提高文学积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材中很多的文章,皆选自上述的文学作品。

3.4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需要有一定的氛围,并在这种氛围中学到有用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首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还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让学生不断接触并运用传统文化。比如,在教学《〈世说新语〉二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阅读《世说新语》,这属于笔记小说,但是蕴含了大量传统文化优秀的东西,又比较浅显易懂,十分适合初中生阅读。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世说新语》时,无形之中就为学生营造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积极交流,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3.5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就需要从自身着手,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着手,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课堂展示来增加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6探索语文教学创新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避免一味选用一种方式,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元化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古典故事小视频或者是动画,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美德小品,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地学习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进行丰富的实践探究,寻求更加多元的教学方法,为语文传统文化知识讲解提供更加多元的经验,才能够促使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结语

综上,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渗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接触和接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只有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才能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让学生了解并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加强知识积累。

参考文献

[1]王虹.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汉字文化,2018(15).

[2]付会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8(25).

[3]胡尚军.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J].甘肃教育,2017(1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