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觉醒》与《海伦娜的觉醒》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2019-09-10李守林

文学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觉醒性格

内容摘要:《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和《海伦娜的觉醒》女主人公海伦娜有着相似的不幸婚姻,她们为追求理想的爱情,都在婚姻之外有了各自的情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相似的感情纠葛后,她们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对艾德娜与海伦娜的觉醒过程及结局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性格存在显著差异,艾德娜外顺内逆,海伦娜要强善良,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两者不同的命运。

关键词:艾德娜 海伦娜 性格

《觉醒(The Awakening)》是美国作家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1-1904)于1899年首次出版的小说。故事发生在第十九世纪末的新奥尔良和路易斯安那湾沿岸,情节集中在艾德娜(Edna Pontellier)和她对女性气质和母性的非正统观点与19-20世纪之交美国南部盛行的社会态度之间的斗争。小说是最早关注妇女问题的美国小说之一。它也被广泛认为是早期女权主义的里程碑式作品,引起了当代读者和评论家的不同反应。小说的混合叙事主义、敏锐的社会评论和心理复杂性使《觉醒》成为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它预演了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和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等美国小说家的作品,与伊迪丝·沃顿(Edith Wharton)和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等同时代作家的作品相呼应。它也可以被认为是最早的南方文学之一。

艾德娜就像丈夫的私人贵重物品,既装点丈夫的门面又承担相夫教子的责任。她的丈夫却是一个只会赚钱养家,毫无情趣的人。长久乏味的家庭生活,以及来自于陌生的意识深处无以名状的压抑感总是让她莫名烦闷。她无法做到像阿黛尔似的贤妻良母:宠爱孩子,尊敬丈夫,把抹杀自我、成为救苦救难的天使当做神圣的权利。罗伯特·勒布朗炽热的爱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在不断的反叛中,她感到了自由和快乐。她开始觉得自己是完全独立的,可以不属于任何人。对此,她的丈夫和情人都不能理解,她成了孩子的囚徒。她回到格兰德岛,这个让她最初觉醒的地方,在大海温柔的拥抱中得到解脱,永远地逃离了孤独,离开没有爱情的丈夫,离开有爱情却没有勇气的恋人,离开孩子们,世俗社会要求的,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的责任和义务,都被这个孤独地寻找自我的灵魂抛弃。

《海伦娜的觉醒(The Awaking of Helena Ritchie)》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德兰(Margaret Wade Campbell Deland,1857-1945)在1906年发表的的小说。小说被列为全世界百部最佳长篇小说之一,一出版就受到普遍欢迎。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小镇老曼彻斯特,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也不多,可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并渴望了解主人公如何解决面临的矛盾和她的最终命运。

海伦娜(Helena Ritchie)从小父母双亡,祖母也因海伦娜父亲的死亡而迁怒于她们母女。因忍受不了和祖母住在一起的郁闷生活,18岁时她嫁给了大她很多的弗雷德里克,但他们的婚姻没有爱情。在她20岁那年,精神不正常的丈夫害死了他们才8个多月的儿子,她对他恨之入骨,想离婚却又遭到恶意拒绝。离家独居后,她把自己的全部爱心给予了对她眷恋和关怀备至的鳏夫劳埃德,只待弗雷德里克死后便结婚。碍于社会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的束缚,海伦娜屈辱的过了12年令世人不齿的同居生活。她只身租住在老曼彻斯特镇,很少出门,几乎不和当地居民往来,尽管如此,还是受到善良的小镇居民的普遍尊重。在海伦娜32岁那年她的丈夫终于死了,满以为可以和劳埃德结婚的她却惨遭抛弃,而仰慕她的年轻人塞姆在遭到她的无情拒绝后开枪自尽。善良的海伦娜认为自己对塞姆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将自己的全部遭遇向金医生和牧师拉凡达博士和盘托出。在牧师的连番责问下,她终于“认识”到自己所犯的罪过,她的灵魂觉醒了!

一.比较

(一)相似的觉醒过程。

1.艾德娜为了追求自我独立与自由,勇敢地走出家庭,不再做丈夫的附属品和家庭的奴隶[1][2],先后与罗伯特、阿尔塞·阿罗宾纠缠在一起。如果说艾德娜与丈夫之间的关系是婚姻与义务,与罗伯特之间的关系是爱情,那么她与阿尔塞之间的关系就完全是性。在抛夫别子后又被爱人抛弃乃至被情人玩弄后,艾德娜才似曾觉醒。可以说艾德娜经历了“抛弃婚姻——渴望浪漫——沉溺情欲——觉醒”的过程。[3]

2.海伦娜为了逃离痛苦的生活,离家独居在偏僻的小镇,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她完全无视年轻的塞姆对她的仰慕,只是盼望着情人劳埃德的到来,尽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她却满含期待和喜悦,在对劳埃德一次次的欺骗后,对劳埃德的自私感到厌倦和绝望,她的主体意识觉醒了,她决定离开这个自私的伪君子。[2]塞姆的自杀让她意识到自己所犯的罪过是多么严重,在不断的忏悔中终于觉醒。可以说海伦娜经历了“逃离婚姻——渴望爱情——背叛与伤害——觉醒”的过程。

(二)不同的觉醒结局。

1.艾德娜不满足于自己的婚姻生活,不愿接受社会舆论道德强加在妇女身上的行为规范与责任义务,为爱邂逅罗伯特,为追求自由搬出豪宅住进“鸽子小屋”,靠卖画维持生计,彻底摆脱对丈夫的经济依赖。在爱人罗伯特离去之后为缓解寂寞和痛苦,她又不自覺地成了阿尔塞·阿罗宾的情妇,但在所有这些尝试之后她仍然无法感到快乐和满足。艾德娜由压抑、困惑而走向觉醒、反抗,勇敢地追求自己内心希望的生活,但因为不能调和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在她寻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身份的努力失败后,选择了自我毁灭——与大海融为一体,[4]让人不胜惋惜。

2.海伦娜在幼子死亡后离开了没有感情又可憎可恶的神经病丈夫,长期与鳏夫劳埃德保持情人关系。她不仅容貌秀丽、仪态高雅,而且很为他人着想,虽离群索居却深受邻居的喜欢。然而最终她等待了12年的情人却抛弃了她,仰慕她的年轻人在受尽感情伤害后也开枪自尽,就连收养的大卫也因为她的德行有亏而差点不保。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痛苦之后,她悔恨自己所爱非人,她的灵魂最终觉醒,并在牧师的帮助下带着养子大卫远走他乡,开始新的生活![3]

二.性格分析

(一)艾德娜的外顺内逆性格。

艾德娜过着一种“双重人格的生活——表面上她顺应、遵循社会潜规则,而内心却痛苦地不断质疑,反抗,寻求自我”。[5]

“Mrs. Ponttellier was not a woman given to confidences, a characteristic hitherto contrary to her nature. Even as a child she had lived her own small life all within herself. At a very early period she had apprehended instinctively the dual life—that outward existence which conforms, the inward life which questions.”[6]

这种经常的内心质疑造就了她天生叛逆的性格:因为不能忍受父亲念祷告词的阴郁语调就从长老会教堂的祈祷仪式上逃走,为反抗不同意她嫁给天主教徒的父亲和姐姐就嫁给现在的丈夫。学会游泳对惧怕下水的她来说是一件极具象征意义的事情,她感受到了自由、摆脱束縛和新生带给她的愉悦,她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并学会独立。正是那个晚上,她拒绝了丈夫让她回房间睡觉的要求。这是艾德娜第一次对丈夫,对男权社会在她婚姻中的绝对权威坚决地说“不”。[7]她的反抗是坚决而不计后果的。

觉醒之前,艾德娜是一位丧失了主体意识的女性,她也曾一度非常喜欢她的丈夫,并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满足感,她认为没有什么激情会影响到她对丈夫的感情。

“She grew fond of her husband, realizing with some unaccountabe satisfaction that no trace of passion or excessive and fictious warmth colored her affection, thereby threatening its dissolution.”[5]

但阿黛尔的美丽与温柔使艾德娜变得从未有过的坦白,芮芝小姐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也对艾德娜的觉醒起了推动作用,罗伯特的出现则是她的主体意识觉醒的直接原因,这种觉醒是无意识的,但却无法抗拒。

“Edna Pontellier could not have told why, wishing to go to the beach with Robert, she should in the first place have declined, and in the second place have followed in obedience to one of the two contradictory impulses which impelled her.

A certain light was beginning to dawd dimly within her,—the light which, showing the way, forbid it.”[5]

她开始意识到作为一个人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了,也认识到作为一个个体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周围世界的关系。

“In short, Mrs. Pontellier was beginning to realize her position in the universise as a human being, and to recognize her relations as an individual to the world within and about her. This may seem like a ponderous weight of wisdom to descend upon the soul of a young woman of twenty-eight—perhaps more wisdom than the Holy Ghost is usually pleased to vouchsafe to any woman.”[5]

那年夏天在格兰德岛上,她开始一点点掀起那一直包裹着她的沉默保守的帷幔,她开始觉醒。

“That summer at Grand Isle she began to loose a little the mantle of reserve that had always enveloped her.”[5]

在自身主体性意识觉醒以后,她勇敢的拒绝了丈夫的性要求,值得肯定。但她在与罗伯特纠缠不清的同时又灵肉分离,与阿尔塞随“欲”而“性”。她以隐藏扼杀内心“自我”为代价取得了表面某种程度上的个人尊严;同时她又饱受内心“自我”被压迫扼杀的痛苦和折磨。艾德娜的世界是分裂的,一个是处处受限制的客观现实世界,一个是她尚未成熟的内心世界[7]。所以,当她不能调和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她寻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身份的努力是注定要失败的。叛逆的艾德娜最后用“另一种形式的叛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艾德娜自身性格的缺陷导致了她的灭亡。

作为一个游走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人物,勇敢的完美主义者,她的主体意识被唤醒了但她并却力掌控,她感到困惑、痛苦与迷茫,尚未成熟的女性心理造成歪曲的自我认知及盲目的自我建构,导致她采取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8]艾德娜的觉醒实则“觉而未醒”。[9]虽说艾德娜的自杀是男权主义压迫下的必然之选,值得怜悯,但叛逆不羁的性格、对爱情的错误理解以及以死抗争的行为又让人不能接受。艾德娜自身性格的缺陷导致了她的灭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对她再合适不过的注脚。

(二)海伦娜的要强和善良性格。

她不堪忍受祖母对她的态度而选择嫁给弗雷德里克,不能原谅弗雷德里克害死她的幼子而选择离家独居,当然她也不能接受劳埃德的一次次感情欺骗。面对狂热追求她的塞姆,她既始终坚守底线又努力避免给年轻的塞姆造成伤害。然而,塞姆的死让她突然明白到,她的行为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巨大理想框架,她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发生了冲突,这动摇和瓦解了她要求得到自己的幸福的一切借口的根基,将她的自私赤裸裸地暴露在自己眼前。海伦娜陷入自责而不可自拔。

“...she began suddenly and with consternation to understand that he whole vast fabric of society rested on that same ideal. And she had been secretly undermining it! Her breath caught, strangling, in her throat. In the crack of the pistol and the crash of ruined family life she hear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dreadful sound of the argument of her life to other lives; and at that sound the very foundation of those excuses of her right to happiness, rocked and crumbled and left her selfishness naked before her eyes.”[10]

劳埃德无情的抛弃使她12年的坚持与等待化为泡影,她觉得她从来没有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她以为她会幸福,但每次都没有得到,生活真是一场惨败啊!生不如死的感觉让她悔恨不已。

“I never had anything I wanted, I thought I was going to be happy, but each time I wasn’t...... what a miserable failure life has been!...but it seems you can’t even die when you want to!”[10]

她开始怀疑为了追求自己一直梦想的结婚而伤害那么多人是否值得。

海伦娜的坚毅、善良、隐忍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即便她的婚外情也因为她真诚的忏悔而得到以引导人们走上正道为己任的小镇精神领袖老牧师的理解与宽宏。在牧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海伦娜离开了令人伤心的小镇,带着大卫重新迎接新的生活。在主体意识觉醒后,海伦娜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觉醒了的女性,她的命运也从此改变。

三.结语

女人的幸福快乐绝不是由婚姻来决定,也不是物质基础所能保障的,而是必须立足于“自我”拥有一种独立、平等、自主的意识形态及支持、尊重的自由气氛,女人“奔放”、“愉悅”的生命力才可能在“婚姻”彻底显示。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荣格在发展了弗洛伊德“无意识”即“内驱力”的学说并总结的人的性格哲学基础上提出“性格决定命运”。荣格认为,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环境与日常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这个性格往往在“无意识”中成为决定命运、改变人生的“伟大力量”,它强调了人的主观之于客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艾德娜和海伦娜自身性格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她们迥异的结局。

参考文献

[1]邓建华.为自由而生--评《觉醒》中的女性主体意识[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张红冰.一样的觉醒,不一样的命运--对比分析《觉醒》与《海伦娜的觉醒》中女主人公的不同结局[J],语文建设,2013(11).

[3]陈鹏飞.婚姻·爱情·性--小说《觉醒》中艾德娜的“逆觉醒”之路[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3(7).

[4]李霖.解读《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的觉醒过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5]郭颖,王冉.浅析《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 2009(16).

[6]Kate Chopin.The Awakening[M].New York,NY:Bantam Classic,1981.

[7]向瑜.析《觉醒》中埃德娜自杀的必然性[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8]李亚莉.满腹心曲谁人知--《觉醒》中爱德娜的自杀心理[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9]刘红卫.“觉”而未“醒”,解读小说《觉醒》中的“觉醒”[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3).

[10]Margaret Deland.The Awakening of Helena Richie[M].Montana:Kessinger Publishing Co,2005.

(作者介绍:李守林,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翻译)

猜你喜欢

觉醒性格
浅谈《觉醒》中爱德娜身边的三位男性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网络晒照突显性格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位居两极的《旧约圣经》女性形象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
性格描绘词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