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019-09-10况购明
况购明
摘要: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以期推动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落地生根,但在实际小学教学工作中,“学例题、记例题、练例题、考例题”的机械训练现象仍然存在,学生应用意识薄弱、应用能力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加强对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明确其核心内涵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应用意识培养策略,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意识
1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感受应用价值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中提炼出数学素材,让它服务于教学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数学广场——计算比赛场次》时,课前教师录制了本年级学生篮球比赛的视频,当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自己参与的体育活动时,学习兴趣高涨,很快便主动投入学习中,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每两个班级的队员进行一场比赛,本年级一共要比赛多少场?”的问题,尋找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解决“比赛结束了,班级运动员们纷纷合影留念,每两人之间都要拍一张照片,摄影师一共要拍几张照片?”的问题,再进行拍照验证,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2 细化应用意识
2.1 空间与图形应用意识的培养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这四个方面。这些内容的应用意识的培养主要是以设计体验式活动来进行的,并且需要教师重视教材当中实践性练习题。在该教学内容中,教师应该以图形为载体,力求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比如以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图形分类》当中练一练第4题为例,里面蕴涵着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学习完本节课之后,教师可以专门利用一节课组织孩子们利用牙签和橡皮泥进行搭桥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兴高采烈地积极探讨,通过动手亲身体验了三角形具有的稳定性以及四边形具有的不稳定性特征。
2.2 实践与综合应用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第一阶段,综合应用则为第二阶段。实践与综合应用既是数学课程中一个全新内容,也是数学课程发展和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为了实现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的内容设计成数学活动课,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过程当中,学生的应用意识得以增强,应用能力得以发展。
2.3 统计与概率应用意识的培养
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第一学段是数据统计活动初步、不确定现象;第二学段是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可能性。其应用意识的培养主要是以设计参与式活动来进行的,培养孩子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等应用能力。针对这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成实践活动,积累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比如在教授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例题,如“让孩子们栽种蒜苗”,设计实践活动。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完成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现实生活的具体操作,感受和体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等应用过程。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还是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学生始终都要处于主动地位,并且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3 写数学日记,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日记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体验生活,把所学所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了《面积》后,有的学生便会在数学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终于知道家里客厅的面积大小了,我先数了数,客厅铺了32块方砖,我又用尺子量了量,每块方砖边长为75cm,最后我算出来客厅的面积是27m2,爸爸夸我真厉害,因为连他都不知道客厅有多大呢,学习数学真有用!”这样,学生便能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出现的数学现象的习惯,既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4 结束语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离不开教师的有意渗透,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接触到活生生的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真正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才能自觉地养成应用意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玉照.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J]. 学周刊, 2018(3):67-68.
[2]陈秀娟. 开放性教学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谈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策略[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2): 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