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红领巾国学文化启蒙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019-09-10张艺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国学文化学生

张艺

1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中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资源和祖先的情感象征,它涵盖了道德、伦礼、哲学、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石。这些优秀的文化是值得中国人格外珍视的。中华文化以儒学为核心和主体,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元一体,创造了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形成了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心理和性格的根本的“国学”。“国学”作为传统精神文化的信息载体,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安邦治国的根本韬略,更是教化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在大力推行和谐社会的今天,“国学”精粹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道德教育方面,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意义。现代人要做好现代的事情,需要向古人学习,用传统文化精华来教育现代人,让现代人站在本民族智慧精华的起点上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启蒙阶段,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做他们的生命底色,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中播撒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问卷调查的内容从五个方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一是能热爱祖国,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情况;二是能积极向上,有健康的人生追求情况;三是能诚实守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情况;四是能遵守公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情况;五是能遵纪守法,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情况。

2.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济南市历下区在校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80份,100%回收,100%有效。

(2)头脑风暴法:组织召开了部分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的调查座谈会,对小学生精神文明状况,传统教育对未成年教育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展传统教育方面进行讨论。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3.1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存在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不足与问题:

(1)部分青少年思想道德偏离主流价值。调查显示,当前部分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认识偏离主流价值。如有2%的学生认为身为中国人,无所谓自不自豪,有1%的同学认为身为中国人不自豪。而在向往的职业中,演艺界明星或体育明星比例最高,为21%;而在心目中的偶像一题中,选择歌星、影星的比例最高,为26%。

(2)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审美能力是衡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一个内在度量指标。一般而言,审美能力越强,其思想道德水准和境界越高。

调查显示,在孩子们平时主要看的电视节目,动画节目占了40%,平时主要看的书中,卡通漫画类也比较高,占了38%。然而值得关注并引起警惕的是,一方面处在长知识年龄的孩子们,对于科教类节目却比较冷漠,占了只有10%。

3.2 实践情况

实践方法。学校对1―6年级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国学启蒙教育课,平时利用早自习和课前5分钟时间以及早操中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诵读。每一名少先队中队辅导员老师即是国学启蒙教育老师,在国学文化启蒙课堂中他们总结出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考虑传统文化浩瀚无边、深奥如海,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在内容选择、教育形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诵读化:古语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引领孩子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的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

情境化:学校围绕国学启蒙教育这一核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走进老街,感悟文化”、“舜祠之下,叩问齐鲁文化”、“站在文庙前”“曲阜开蒙活动”“清明诵读”等专题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國学启蒙教育空间。学校大队部还经常性地搞国学诵读活动、“国学伴我成长”征文活动以及国学展板评比、国学手抄报评比等活动,学校每年评比国学“小学子”“小学士”“小博士”,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4 对策或建议

4.1 我们的对策

在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时,除运用我校运用过的诵读化、情景化教学外,还可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

(1)故事化:经典的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往往比生硬的说教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国学教材所选内容,皆为中国优秀古典文化,其内涵丰富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让学生去领会这些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突破这一难点,少先队中队辅导员教师可以将故事引入课堂,用经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生活化:国学启蒙教育课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2 我们的建议

国学启蒙教育内容丰富,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终生受益,成为贯穿其学习始终的文化血液。

在教材的选编过程中,建议坚持选择性、思想性、丰富性、时代性、趣味性并重的原则。

选择性:我国历史悠久,人才众多,是世界文化史上唯一经久不衰的文明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历史典籍最丰富、历史记录最完善的国家,典章文物按年按月历历可考,让学生将这些典籍全部背会,哪怕是通读,也是不可能的,只能撷英取精。

思想性:国学启蒙教育教材的着眼点不是语言自身,而是隐含在作品之中的思想深度、文化含量、审美张力与价值取向,因此,应让学生们通过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感情对感情的激发,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切身感受先哲们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感受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感情,美好品德,并从中汲取营养,丰富思想,修正行为,涵养德性,塑造人格,为做人奠定基础,并将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丰富性: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争相辉映的体系,各家各派都有极鲜明的个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时代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说:“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在联合国总部里,就悬挂着从《论语·颜渊》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和为贵”的和平共处之道。

趣味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基于浓厚的兴趣,在编选教材时,课文部分我们多选择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句、名段、名篇,阅读部分多选择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故事性强,哲理深刻的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再配以中国古代瑞兽图案、反映古代建筑、风俗、文化的图案,让教材处处流露出古香古色的文化气息,图文并茂,极利于激发学生获得新知的兴趣。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山学校)

猜你喜欢

国学文化学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垂”改成“掉”,好不好?
赶不走的学生
谁远谁近?
学生写话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聪明的学生等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