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019-09-10代家艳
代家艳
【摘 要】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这足以看出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且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包括应用题、选择题、填空题等都涉及了计算,计算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普遍的,故而,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本篇文章将深入剖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式方法,旨在加强数学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现状分析 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86
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心理特点,采取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当然,这个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通过大量的练习,尽可能达到计算不出错或正确率较高的目的,保证学生的计算能力真真正正得到了提高。下面,我将通过本篇文章,深入分析现阶段小学生计算容易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在计算上,频频出错的原因分析
(一)审题不仔细
小学生在理解文字性内容上的能力不足,且对题目的感知很弱,再加上他们的基础不扎实,对问题的认识很片面,在抄写的时候,即便是出现了错误,由于小学生的能力不足,对于事物间的联系观察不密切,是很难觉察出来并加以改正的。比如,不少学生常常在抄写时将“3”抄成“8”,把“7”抄成“1”,题目出现了错误,自然,计算肯定会出现问题,再比如,不少学生在审题时,总是会读漏一些条件,导致他们计算不出来,但是由于学生敏感性弱,也不会去探究是题目上的原因,最终也只能是胡乱拼凑一个错误答案。审题不仔细导致丢分是最为可惜的,教师要强化学生这方面的洞察力,力争改掉学生这个坏毛病。
(二)运算不仔细
运算不仔细导致计算出错是最常见的状况。毕竟,不少数学计算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往往需要学生将过程一步一步的表达出来,就在这个阶段,学生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以简单方程的计算为例,不少学生往往在移项的时候,总是出现符号错误,本来应该是加号的数字,结果写成了减号,当然,后面的计算就全部会出问题,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就是这个道理。
(三)重结果,轻过程
不少学生习惯了依赖式的学习方法,完全不注重教师讲题的过程,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最后的答案上,在习题讲解结束后,不少学生自认为听懂了,仅仅抄写一个答案,这种学习方式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存在下笔难的问题。不少学生看到一道题,知道它的解题方法,但就是写不出来,或是,在计算过程中,常常出现计算步骤混乱,解题思路不清晰等问题,丢失了计算题的严密性,自然,计算结果出错是显而易见的。
(四)基础不扎实,运算方法有问题
不少学生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常常出现概念混乱,公式记忆不牢且运用不灵活等问题,基础不扎实,在计算的第一步就要出错。比如,如果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存在问题,且对他们的周长面积公式掌握不扎实,当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图中图形计算周长面积时,学生脑海里就是一团雾水,首先是图形不认识,自然,不晓得运用哪个公式,亦或是知道是哪个图形,却用错了公式,种种原因都会导致最终的计算出错,故而,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
(五)忽视了检查环节
不少学生往往没有检查的意识,一道题做完就完了,这也是学生常常出错的环节。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很薄弱,没有对这个环节加以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忽视了这个检查环节,在习题讲解的过程中,没有加以强调,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弱,自然也不知道加以注意。故而,教师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增强学生的检查意识。
二、针对当前问题,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对审题的重视
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在审题上面的重视,并教授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首先,要求学生要仔细地读题,对题目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其次,就是审题,将题目重复多遍地进行阅读,确保没有遗漏题目条件,并将所有的条件罗列出来,更加的清晰明了。最后,要仔細剖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确保条件的完整性,为解题的正确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要进行大量的练习,保证熟练掌握上述审题方法,毕竟,“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真正做到熟练生巧,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加强学生的细心,保证运算的正确性
运算不仔细的问题关键出在学生身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细心程度,且同样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逐步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度,以便在运算过程中,及时反应过来,跳出误区,有效增强自身计算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学生对运算过程的重视
在习题的讲解过程,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督促学生将解题过程全部誊抄下来,为后面的复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动笔抄写的过程中,也能进一步熟练解题步骤,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后,当学生熟练掌握了解题过程后,就要要求学生多进行自主思考,探寻新的解题方法,并完完整整的将解题步骤写出来,不仅能够提高计算的正确性,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举多得。
(四)扎实基础,熟练掌握运算方法
首先,教师在基础知识的讲解部分,要保证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同时,严格控制讲解的难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其次,学生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在课堂上要做到积极思考,自主参与,跟上教师的思路,拒绝死记硬背,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五)注重检查,提高正确率
一方面,教师在习题的讲解过程,要强调检查这个过程,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检查意识,逐步养成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另一方面,学生要引起重视,通过大量的练习,强化检查意识,并形成反射条件,无论是哪种计算题,做完后,都要重新检查一遍,真正做到心里有数。
总而言之,大量的计算练习才是关键。小学数学教师要引起重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廖祥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J].东西南北:教育,2017:185.
[2]郭淑娜.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3(24):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