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郭容培
郭容培
【摘 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加乐于接受有效、快捷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越来越重要,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暗示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也应运而生,其短小精悍、化整为零的特点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开辟新的教育天地。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探究微课资源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微课资源 小学数学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167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课程改革步伐也日益加快,新媒体的兴起促使信息跨时空发展,进而促生新的学习方式——微课,微课重在突出一个“微”字,是微时代到来的产物,以其短小精悍、化整为零的特点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故微课成为一种全新的资源表现形式,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了学习者的“注意力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小學生学习阶段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它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使知识的缺陷会以点及线、以线及面的形式呈现,影响后续学习。为此,尝试探究微课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乏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向。
一、微课资源的特点
(一)主题突出,目标明确
以往教学方式是将整堂课进行复制,不仅知识点多且复杂,而且会使教学过程显得冗余、拖沓。微课恰好避免了这一弊端,体现了“小步子”的节奏,在制作时专门针对某一知识点,特别是重难点展开,内容更加精简,目标更加明确,有效平衡了“教”与“学”。
(二)资源多样,情境真实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也属于微课的核心内容。另外还包括其他辅助内容,像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等,相互之间构成一个系统、完整的资源体系,很好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短小精悍,操作方便
微课资源一般容量小,传输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实现碎片化、自主化学习。另外微视频大都控制在5到8分钟,与小学生认知规律和持久性相符,能够满足其学习负荷,集中注意力,加强彼此间交流。
(四)半结构化,容易扩充
微课资源具有半结构化框架,能够不断修改和完善,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因子需求,实现动态更新,持续补充营养,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其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二、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一)构建新旧知识融合的桥梁
一般而言,新课堂的开始往往首先回忆已学内容,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已教知识只是一带而过,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回忆和理解。微课以其特有的特点,能够弥补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利用1到2分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联系,为学生提供结构化、加工化概念,促使其更好地完成知识迁移。
(二)强化重难点
微课资源最主要的目的是以视频的方式阐述和呈现某一课时的重难点,加强学生记忆,这对于多层次知识点来说,能够实现化整为零,帮助学生精确地抓住课堂精髓,直观、清晰地学习知识重难点,提高课堂利用率,将内化过程由课下转移到课上,优化课堂结构。
(三)开拓视野,拓展知识
微课是一种知识呈现平台,不仅能够在课堂中使用,还可以将网络和教学进行连接,实现课外内容拓展,辅助教师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教材中没有的知识。
三、小学数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完善微课资源相关配套
众所周知,微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小”,小并不代表知识点少,知识面窄,它是知识浓缩后的精华,既体现在容量上,又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但是,现实应用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对“小”的具体含义没有理解到位,为了追求时间短,刻意压缩教学流程,使微课教学够“小”而不够“微”。
微课资源还有一个典型的形容词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过程重视与其相关的配套资源,使其完整性体现。除了拍摄微视频以外,还要完成微课件、微教案等,帮助学生拓展学习内容,使其获取更深层次知识,全面构建知识体系,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完善管理机制,整合微课专题
当下,国内小学数学微课资源数量比较庞大,管理机制的缺乏使资源呈现杂乱无章的状态,没有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失去了其特有的教育价值。在我国,微课资源以草根化、无序化形式呈现,每一知识点针对的微课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出现不同微课知识点交叉的现象。再加上教师录制视频时随意地拼凑,使得学生观看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知识点的连续性,不利于完整思维的构建,微课质量不高。
结合以上存在的问题来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微课资源在建设过程中,首先对微课知识点内容进行先后排序,促进单一结构系统化,构建出完整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进行有序学习,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自主学习效果。
(三)优化微课结构,开发教学支持服务
新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进行自主学习。为此,微课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的功能,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便于学生及时发问,教师得到反馈。虽然我国微课教学具有异步在线讨论功能,但是学生提出问题后,无法及时得到解答,犹如形同虚设。
笔者看来,教学支持服务的开设可以遵循以下三步。第一步,为微课设计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练习,附上步骤解析,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随时得到提示,有利于疑问的及时解决;第二步,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在练习环节设置反馈机制,通过学生练习得到的学习效果,以便促进其连续、系统化学习;第三步,设置奖励机制,在学生完成一定任务后,进行积分或徽章奖励,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维持学生学习动力,达到最优学习效果,使其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摆脱数学学习负担。
四、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梯形的面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下的三维目标要求来看,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利用该公式解决生活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深入理解“转化”思想,初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微课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来看,《梯形的面积》涉及到五大内容,分别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以及不规则图形面积,彼此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性,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要体现出这一特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分割法、拼摆法让学生感受“转化”思想,最后引入生活实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微课短小精悍,多所以视频要以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为主要呈现内容,对这一知识点进行透彻讲解。
(三)微课资源制作
1.微视频制作。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与小学生学习特点结合来看,《梯形的面积》微视频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显示课题——梯形的面积,加上课前导入旁白,大概占据18秒的时间。其次,展示沿平行四边形高剪开拼为长方形的过程,利用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么求出来的呢?”引导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大概占据15秒的时间。再次,动态化展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得到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S=ah,大概占据20秒的时间。从次,利用同样方式、占据同样时间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S=ah÷2。紧接着展示梯形各边的名称,提问学生“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得到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大概占据30秒的时间,然后动画演示两个梯形到平行四边形的转化过程,占据30秒的时间。最后,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a+b)h÷2,大概占据一分钟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在演示过程中注意旁白的添加,辅助学生理解。
2.微教案的设计。教案设计需要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学情分析,最后才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本文重点就教学过程设计进行简單阐述。
环节一:复习导入,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公式,设置问题“梯形面积该怎么求”。环节二:自主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可以采取微视频中的推导过程。环节三:练习巩固,拓展提升,首先进行基础练习,之后再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公式。
3.微练习的编排。该过程除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外,最重要的是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可以作为课堂练习,也可以作为课后巩固练习。笔者建议将练习分为基础练习、实际问题练习和拓展延伸练习,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数学学习信心,强化数学学习兴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基本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为此,教师要重视微课资源的开发,帮助学生探究数学学习的本质,同时完善微资源内容,发展“4+1”模式,除了微视频以外,设计微教案、微练习、微反思,形成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春光,殷丽娜.对小学微课的认识与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7):110-111.
[2]陈瑞云.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巧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52.
[3]李长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使用微课提高教学质量[J].教育现代化,2017,4(40):370-372.
[5]赵培培.小学数学微课资源设计与应用案例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07):58-61.
[6]王强.“借助微课,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