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019-09-10骆华君
骆华君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中国式教育一直属于灌输式,对于如此抽象的科目灌输并不能很好的让学生吸收知识,所以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有待思考的一个问题。据艾宾浩斯的记忆规律,主动学习的知识记忆更加持久,更易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刻不容缓。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養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1.136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其抽象性对小学生来说不言而喻。所以激发兴趣,建立数学思想至关重要,作为教师不能只是单方面授课,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与老师互动。小学作为学习奠基阶段,一定要使学生锻炼思维夯实基础,形成数学思想、锻炼逻辑与系统化思维。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主体意识
随时代变化,教育也随之改革。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注重单向传授的倾向,强调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也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学习借鉴西方教育模式。开放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做课堂的主人。所谓教学,即教与学。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丰富学识,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理解,从而产生问题与思考。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理解彼此的想法,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最佳状态,建设良好学习环境。
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自主学习。构建独立自主学习方式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积跬步以致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万变不离其宗,数学亦不例外。对于数学的抽象,培养学生学习之前提前预习,脑海中预留课本上标画出难懂不懂的知识点,以便在教学中重点听讲;课堂上及时关注学生反应,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课后布置作业时,在量的基础上保证质,使学生既复习到所学知识点又能拓展思考。使学生主体性加强,能学、想学、会学,掌握良好学习技能。
二、拓展数学边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数学不仅是课本上的,培养学生主体性,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爱上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其实抽象的数学都具化于生活,例如:夏天的风扇,扇叶绕中心旋转: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依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设计的自行车的三脚架、起重机、衣架……正方形地板砖铺室内外地面,不仅施工简单易行,而且美观大方;著名的上海东方电视塔,埃及金字塔等,铜钱式的圆中方,无不显现几何图形的对称美。除去这些,数学于生活中的应用也是数学美的具体体现。到银行存款需要计算利率,水果摊买水果需要计算价格,建筑师设计图需要精密计算,学生测体重、量身高,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外出旅行时间的计算,这些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数学理论在生活中的实践。
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与厌烦情绪,其主要原因就是觉得数学与生活无甚关联,相距遥远,枯燥乏味。教师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引导学生探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体味实践中的数学,发挥主体性,主动学以致用,贴近生活,减弱距离感,发现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使学生成为数学的探索者、发现者,充分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三、崇尚质疑精神
培养学生主体性,营造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崇尚学生的质疑精神是有效方法之一。学生的问题精神会激发其对学科的兴趣,激励其开拓新领域,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提出问题,勇于质疑才能开拓进取,有所创新。著名的落体实验,在伽利略之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成正比,人们一直信奉为真理。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推理提出了质疑,经过实验,推翻这一学说,开创了落体运动的新时代。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断进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引导学生用疑问的眼光去审视教材知识,学会质疑,才是真正学会了学习。鼓励学生对于答案的不盲从,标准答案有时也会出现错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质疑后才会深究,主动向老师提问,增强学习的乐趣,这样比单纯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没有问题的课堂是失败的。质疑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主动建构的过程,尊重学生的质疑,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启发,使其树立质疑的自信与勇气,才是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逐渐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拥有挑战权威的精神,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质疑,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去探究数学的真理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四、加强研讨,建立小组
教师一味讲述,学生只能停留在表层吸收知识。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后,需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独立思考,更加深入去挖掘理论知识背后的实践精神。培养学生主体性,加强自主性学习,小组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符合新课标要求,构建开放、双向互动的体系。组内合作学习有利于思维的交叉碰撞,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探求精神。在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互动,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增加记忆持久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营造平等、信任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实现自我价值观念。
教师的“满堂灌”使学生学习十分被动,打破传统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建立小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使学生体会学习的美妙。通过小组讨论实现主体回归。组员之间的研讨,是学生主观能动的体现,通过主动学习加工,重建知识体系,结合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互相交流使思维最优化,进行新的思考。在此小组学习研讨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学生本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结束语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理性的学科,需要教师通过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主体意识;拓展数学边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崇尚学生的质疑精神,加强研讨,建立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实用价值与趣味性。通过改革教育模式,逐渐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老师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后,从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