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9-09-10傅杰

南北桥 2019年14期
关键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傅杰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在实践中总结和发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经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革新旧的教学理念,去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要把信息技术带到课堂里去,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其优点的同时,也要规避其缺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4.149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多元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做出改变,笔者作为一名教师,深知紧跟时代脚步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

一、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很容易会对课堂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面对的是呆板的教材,过于单一的信息输入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则很好地改变了这一现状。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给原本枯燥的课堂注入活力,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在《中国石拱桥》这一课中,倘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肯定会大打折扣,但是如果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将中国的石拱桥以图片形式呈现出来,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师生互动

在缺乏互动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观点和知识,而没有去主动思考和理解书本内容。这样一潭死水的教学方式不可取,一个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师生的积极互动。而笔者发现,即使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发言,仍然会有互动效果不好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学生在不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也无法参与师生互动,因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只有先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才能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件中设置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也可以在课件中添加图片、音频等,和学生交流看法与观点。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有更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如果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板书和展示课外材料,那将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在教学中出现的板书过多、参考资料冗长等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课本中出现的让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出来,教师可以通过添加图片、动画、视频的方式,让晦涩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也就减少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学生在理解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不容易去感受课文表达出的情感,也就不能真正的理解课文。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比如在学习《乡愁》这首现代诗时,教师可以在学习之前先播放有关作者余光中生平的视频,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是自己离开了家,会是什么心情”,让学生在感同身受的情况下进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播放《乡愁》的优秀朗诵作品,也能用声音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往往能突出课程的重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难点并且加深印象。比如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一大教学难点。而文言文在学生的心目中往往又是枯燥乏味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以《岳阳楼记》为例,教师可以用体现洞庭湖浩大的图片去表达“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在讲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时,可以播放洞庭湖天气变化的延伸摄影作品,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的化解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也能让学生更好的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独特优点就是能够快捷地获取更多信息,教师在前期备课时,应该利用这一优点去丰富教学内容,而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内容。教师应尽量地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资料的形式可以是文本、图片、视频等。这样对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会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文本去联想和想象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技能。而信息技术的不适当应用会使学生缺少想象力,因为在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学生会被迫的接受图片、视频等内容强加给他们的刻板印象,也就疏忽了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这种信息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懒得去思考或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春》这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选择几张代表春天的图片去让学生体会,就会使学生失去了自己去探索想象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应该和传统中优秀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想象,才能让他们体会到真正的春的气息。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易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笔者发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时会出现形式化的缺点,这种缺点体现在教师在做课件时疏于思考,表现在课件上就是一味地使用图片、動画等形式。有的教师为了让课件看起来更美观,会在网络上搜索下载模板套用,有时会有课件中装饰性内容过多的问题,学生在观看课件时注意力容易被这些内容吸引,也就无法专注于课程内容了。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该注意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的结合,只有从基本的课程目的出发,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一种帮助教师更好的讲述课程内容的方式,想要讲好一门课,靠的还是教师的基本能力和课前准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努力目标。对于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教师应当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授课形式,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猜你喜欢

应用探索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索
移动互联网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对接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