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方法之我见
2019-09-10雷瑞华
雷瑞华
【摘 要】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做到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探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去考察历史的进程,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效率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4.165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艰难求索,对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要回归课本,解读课本
教学生看课本对历史学习十分重要,既要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体系,又要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每一句话。比如讲《改革开放》这一节要让学生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属于城市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属于对外开放,这个线索要理清楚。又如九年级历史(上)第三课的课题是《西方文明之源》,那么西方文明的源头是什么?八年级历史(下)第四课的课题是《工业化的起步》,那么新中国的工业化是通过什么起步的?八年级历史(下)第八课的课题是《伟大的历史转折》,那么通过什么会议发生了转折,发生了怎样的转折?这些话句必须搞清楚。在此基础上对课本知识进行加工变型,自己再依据文本编题,这样学生就把知识学活了。如果对课本不重视或者对课本没有科学的解读而一味的通过做题来搞历史教学,那是舍本逐末。
二、要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一)通过精彩的导入诱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授课的成败。好的引言如同演员“亮相”一样,能一下子抓住观众的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入要注意内容承上启下,语言的形象,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教《和为一家》时,抓住学生喜欢听歌的心理,让学生欣赏歌曲《五十六个民族》,再乘机开讲:“同学们,这首广为传唱的歌,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新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唐朝是这个历史过程的重要阶段。那么,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它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历史不是古董、瓷器和冰冷的化石,而是有血有肉的并对未来产生影响的文化积淀。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比如讲春秋争霸时可讲“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讲秦末农民战争时可讲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讲淝水之战时可讲“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三)通过渊博的知识和精彩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体会到历史文化之博大精深,就要通过渊博的知识和精彩的讲述来感染学生。(当然我常感到捉襟见肘)比如讲项羽时说项羽小时候其叔父项梁教他读书,项羽不学,认为读书只能教人认识姓名而已,项梁改教他学剑,他又不认真学,说学剑只能抵少数人,我要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他兵法,项羽大喜,长进很快,项羽迅速成长为一名天才的军事统帅。讲抗倭英雄戚继光时说淫雨霏霏,一下就是半个月,有一天天气豁然开朗,阳光普照大地,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比如讲彭德怀……
(四)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为现实服务,如在上《火烧圆明园》一课时,播放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纪录片,学生个个义愤填膺,对野蛮的侵略行径极为痛恨,有些同学悲愤得流下了眼泪,他们不解地问:“老师,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口,为什么就无法抵挡他们的入侵,甚至让他们为所欲为呢?”教师进行小结,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多媒体教学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知道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可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一)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很重要。如八年级历史(上)讲的是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讲的是中国近代列强四大侵华战争,第二单元讲的是近代化的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个层次,第三单元以后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基本的历史线索要让学生理清楚。
(二)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历史贵在“通”,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的思维品质。纵向由日本明治维新要想到大化改新,由美国南北战争要想到独立战争;横向由19世纪60年代要想到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中国洋务运动。由新航路的开辟要想到郑和下西洋。
(三)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虽然属于文科,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了。比如《社会大变革》这一节,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导致封建制生产关系形成,为了确立封建生产关系,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著名),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由此可见,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又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由器物、制度、思想文化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相结合
历史教学既要让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又要让学生注意一些细节。如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些历史事件探索的主题是什么?(近代化的探索),这是宏观思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完全正常化,这是微观思维。
四、注重对学生的督促和检查
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提升历史教学效率,还要注重识记积累。老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高兴,表面上轰轰烈烈,结果学生是一问三不知,那是不行的。课堂既要精彩,老师要讲到位,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督促检查,当堂提问(可看书回答,看学生听懂了没有)、下节课前提问(合上书回答,看学生巩固了没有)。当然提问的内容既要紧扣课本,不可太繁,又要灵活变通,紧扣考点,问题要信手拈来,提问面要大。对于后进生要适当补课,如此稳扎稳打,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会显现出来的。
总之,历史学科有其特殊性,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潛心钻研,尊重规律,激发兴趣,定能不断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