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09-10淦小云

南北桥 2019年1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淦小云

【摘    要】中国有着浩浩汤汤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书写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古诗词、顾问、乐曲、音乐、戏剧、曲艺、书法、国画、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等。是中华文明的根本,是中华民族道德传承、文化思想、民族精神的集合。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时代的筛选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语文学科作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无处不闪烁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本文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4.063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主旋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肩负的文化使命更是文化建设上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改的推进和要求下,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教学,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挖掘。学生可以在高中语文的课堂学习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魅力,从而也可以带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因此应该更加注重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学生建立优秀的文化审美,完成全面的文化知识储备,健全思想道德品质,得到全面的个人素质的提升。

一、传统文化遭遇时代教育壁垒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的体现是较为单一的。多数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进行片面系统的学习研究。单一的文言文学习忽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并很少与其他的传统文化内容产生配合缺乏内容的延续性和文化交织,使学生很难从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上产生兴趣,也容易造成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片面性认识。同时,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繁重,语文学科又是最重要的应试学科之一,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接触文言文阅读时,容易产生配合应试的功利心理缺乏学习耐性,忽略对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核的深入挖掘,陷入对内容的死记硬背,在理解上也采用语文阅读分析技巧解决问题。在时代文化浪潮的冲击下,很多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偏颇的价值观,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视而不见,觉得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过于繁琐晦涩,觉得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环境下是落后的不够“时尚”的。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上也容易忽略学生的兴趣教学,忽略自身传统文化修养的再进步。教师通常拘泥于教材内容,教材外的延伸内容没有进行一定的备课储备,也没有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与其他的传统文化形式产生文化关联。综上所述内容都是导致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遭遇困境的因素。

二、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简析

(一)阅读习惯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脱胎于教材书本的传统文学作品,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克服对传统文学内容的阅读障碍和阅读恐惧,自己摸索出一定的阅读技巧。同时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礼,融会着中国的民族发展史。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华历史书籍,相对于晦涩难懂的古文阅读,历史故事更吸引学生兴趣,并且能达到与历史学科间的融会贯通,能帮助学生理解创作背景和时代环境。在基础阅读的支撑下,学生掌握了传统文学的阅读方法,克服了抗拒心理,才能真正的爱上传统文学产生学习兴趣。

(二)挖掘教材内容吃透

考虑到高中教育阶段学生课业繁重的客观因素,大量的课外延伸容易造成学生负担,阻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教师更应该从教材内容入手,深入挖掘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除了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阅读技巧、文言意思、课文翻译的学习内容外,在情感主旨的领会体悟上更应该进行深入的引导探究,需要在其中穿插创作心理、时代背景、传统文化价值、文学预言底蕴等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在基础学习中,更容易去体会传统文化的美感,产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创新教学多样联动

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需要自我突破和创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长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多样,博大精深,教师完全可以将传统文学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民俗文化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在学习曲目词牌的过程中,引入中国国粹戏曲元素加以配合,在课堂上以多媒体的形式来展现。同时在文言文的阅读学习中可以穿插视频教学资料,以话剧辞令、学生仿写或者以对联形式品评等方式,带动学生的课堂互动积极性。

(四)情感互通自我探究

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其实是通过对课本的讲解,达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教师不能只拘泥于教授学生在字面上的理解,也不是通过一味的讲解,忽略学生的理解反馈,从而忽略了学生对传统文学作品精神内含、情感表达的理解,丧失对传统文学精神内核的探究的主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主观施加给学生个人的主观理解和标准答案,应引导学生主动对文章进行情感共鸣,引发思考过程。

(五)放松精神组织活动

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也需要短暂的精神喘息。语文学科不同于科学类学科的刻板和枯燥,应该适当的给予学生精神的解放。教师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活动的组织来结合日常的教材教学来给学生适当减压。例如组织传统节日庆祝会,可以在元宵节前后组织元宵节“猜灯谜”活动,以文言文、对联、歇后语、中国传统戏曲音频的多种形式出题,使学生在节日活动里,全面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中国传统节日也产生重视。

三、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组成了本民族的文化文明发展史。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同时可以抵抗当前社会浪潮下外来糟粕文化的侵袭。对完成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中国教育的素质整体提升,民族文化的持续传承都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更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无处不在,可见教师应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興趣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朱志刚.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学周刊,2016,(30):192-193.

[2]吕萍惠.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38.

[3]徐红.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6,(3):234.

[4]朱厚霞.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开发[J].教育现代化,2018,5(08):358-359.

[5]杨元元.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读天下,2016,(24).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