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

2019-09-10王尚洁

南北桥 2019年1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

王尚洁

【摘    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在学生脑中勾勒数学知识网络雏形。计量单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但是由于计量单位相比于其他内容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小学生认知水平停留在五官感知层面上,故计量单位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教师开展计量单位教学需要学生从视觉感知、认知过渡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存的状态。本文将从计量单位教学这个主题出发,从多角度阐述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量单位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4.007

所谓计量单位是根据约定定义和使用的标量,是具有普适性的名称和符号。计量单位在小学数学整个阶段都有广泛应用,譬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计量单位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之一,能很大程度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对概念、内涵的感官认知和单位间转化比例的掌握,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计量单位进行测量。

一、通过实物直接感知计量单位含义

捷克教育家美纽斯认为“直观性”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并沿用至今。以实物道具为载体,学生通过感官认知、获得信息,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深受教育工作者青睐。实物演示可以被学生直接感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性。学生借此形成表象认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为日后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的过程中,教师利用PPT展示1cm与1cm2的图形,学生能直接观察到1cm是一条线段,1cm2一般是边长为1cm正方形的面积。随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刻度尺动手画1cm线段和1cm2正方形。如此过后,学生学习到量的本质,能够分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区别,从而避免日后解答书写错误。

为了让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更深刻认识,教师可以将由4个边长为1.5cm正方形构成的图形与9个边长为1cm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进行比较。大部分学生认为9大于4,故后者比前者大。然而当教师将这些图形拼接比较后,学生发现大正方形组成的图形面积大于小正方形组成图形的面积,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总结出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最后,学生通过不断比较,再加上老师的恰当引导,懂得面积的含义。

学生只有通过直接感知、慢慢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形象思维,进而学会理解抽象概念。教师要通过多方面引导让学生了解计量单位的形成过程,进而领悟其深层次含义。

二、通过实践形成判断计量单位的经验

教师必须知晓,世界有很多不可传递的东西,只有通过实践积累形成经验。智慧不只是与知识掌握量有关,更注重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教师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教师只有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切实体验,在实践中感悟数学,积累经验,才能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如,教學长度单位时,如果告诉学生1分米约为一个手掌长,1米大约是臂展长度,学生就会产生兴趣,然后对课桌尺寸进行测量,在大致测出桌子为6个手掌长,4个手掌宽,记为6dm和4dm后,利用刻度尺进行精确测量,发现误差不大。如果课堂时间允许,教师可以让身高接近的学生一起测量教室的长、宽,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长度单位。

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以生活常用物品作为参照物,体会计量单位。以质量单位为例,学生虽然经常遇到物体轻重问题,但是对于标准质量单位没有准确认知。教师要以生活实例为基础,利用学生相对熟知的用品建立对质量单位的系统认知。譬如掂量两包500g食盐的重量,进而了解1kg有多重。这个步骤是提高学生估算能力与数感的重要环节。对于大质量单位,比如“吨”,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感知,这就需要学生拥有类推能力。譬如,知道桶装水的体重为25kg,那么可以利用乘除法得出1t为40桶水的质量。同样,对于估算一些物体质量时,同样可以采用类推法。因此,学生头脑中参考物数量越多,其对计量单位认知就越深刻,进行估算时误差也越小。

三、采用多种测量方法进而加深对计量单位的认知

知识只有在学生脑中经过“二次创造”,才可以纳入其认知体系中,才能灵活运用。计量单位的大小是在意识层面产生的认知结果,每一次实践都将刻印于脑中,所以学生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测量、感知计量单位的大小,熟能生巧,从而产生更具体的认识。

例如在长度单位教学中,教师布置一道作业题“大致估算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程”。有的同学想用皮尺进行测量,有的同学想利用步行回家时间估算路程,也有同学想通过步测法算,先测量一步有多长,步行回家过程中计数,通过乘法得到路程大小。老师因此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喜好的方法测量,第二天进行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简便、巧妙。经过课后实践与课上讨论,学生对计量单位之间的转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再如在估算黑板面积时,比较小的计量单位就不适合,如果利用上文估算课桌面长、宽的方法估算黑板尺寸,不仅麻烦,而且误差很大。换一个角度,首先通过精确测量测出课桌尺寸长0.6m,宽0.4m,再以课桌为参考物估算黑板面积大小,可以大致得出黑板面积约为20个桌面面积为20×0.4×0.6=4.8m2,精度更高,也更方便。同样道理,若计算教学楼占地面积,首先要知道教学楼一层楼12间教室,然后知道一间教室面积为50m2。那么就得到教学楼占地面积约为600m2。

计量单位作为一个抽象事物,其教学开展有一定难度,学生认知、理解也有困难。因此老师要先作出改变,调整教学策略,使计量单位教学不仅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还要使之充满趣味、容易理解。此外,学生在学习计量单位时要足够努力、端正态度、身体力行重视积累,不断增加参考物的数量,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理解每一个计量单位的含义,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生活方方面面中。

参考文献

[1]张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适当渗透“量纲分析”——计量单位计算的思想讨论[J].内蒙古教育,2008(17):20-21.

[2]吕震波.重感悟重过程重体验重运用——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之策[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3(4):60-60.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