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几点建议

2019-09-10江伟史亚虎

南北桥 2019年14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研学教学资源

江伟 史亚虎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凝练成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教育培养的重要素养,以解决真实的情景问题为核心,以品质能力的双重提升为导向,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地理实践力”素养引导下,研学旅行成为当前大家公认的培养地理实践力最好的方式之一。但是,对于落后地区(如渝东南地区),高质量的研学旅行尚未成熟,对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只能另寻他法。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  素养  培养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06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教育培养的重要素养,以解决真实的情景问题为核心,以品质能力的双重提升为导向,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载体。[2]

在“地理实践力”素养引导下,研学旅行成为当前大家公认的培养地理实践力最好的方式之一。很多学校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成果显著,但是这些学校往往分布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并且具有班级人数较少,社会资源丰富,后勤保障完善等优越条件。

比如笔者所了解的北京某学校曾经开展过一次云贵地区的研学旅行,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他们有专业的教练团队提前半年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全程有专业登山团队陪同,全程邀请专业团队摄像、拍照,全程有专业医疗团队陪伴,为了节省体力,他们租用了当地的马队做交通工具……但是,对于一些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没有充足的师资保障、没有系统的后勤保障等条件的学校来说,暂时还不具备开展丰富且具有挑战性的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条件。

如笔者所在学校位于渝东南武陵山区,是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国家级贫困区,曾经有“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的谚语,形象反映了这一地区的贫穷与偏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教育相对落后,还不具备举行丰富的研学旅行的条件。

在此情况下,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只能结合自身条件另辟蹊径。为此,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情况,上课、听课、观课中的一些启示以及在“精品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就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巧借本校教师,生成教学资源

在听一节政治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授课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自由阅读不同时期的诗词,从中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要求告知学生后,学生各自开始读投影仪上呈现的诗词,一时间教室甚是热闹。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这种自由式的阅读能让学生深层次的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吗?如果本堂课借助本校语文教师,请语文教师饱含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跟读,那么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体会将会更深刻。

因此,对于地理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本校400多位教师就是很好的一手资源。比如在讲地域文化时,可以布置学生调查采访本校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教师,通过他们展示家乡的方言、饮食习惯、服饰、文体活动等并录制成视频。课堂上让学生现场讲解、展示、观看,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这样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人身上习得地域文化,会增强文化自身的存在感、真实性,也会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同、体验感,从而达到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目的。

二、借助师生人脉,迁移教学现场

2018年4月26日,在重庆市奉节中学举行的“重庆市地理优质课大赛”中,来自重庆二十九中的鄒老师在讲“品千年张掖,析土地变迁”时,现场连线了在张掖的朋友,让朋友通过视频通话的形式现场讲述张掖近几年的变迁。这给奉节中学的同学一种身在张掖的场景,实现了课堂的迁移,巧妙的培养了学生地理实践力。

受此启发,笔者认为,对于某些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利用师生人脉,通过视频连线将学生带到区域现场,完成地理问题的探究,也是一种培养地理实践力行的有效方法。

三、教师实地考察,生成教学现场

对于有心的地理教师,每一次看是普通的外出都是一次研学旅行。在“2018年重庆市地理优质课大赛”上,西师附中李九彬老师把去往奉节途中在公路边观察到的民房、在公路边拾到的石灰岩变成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巴蜀中学罗燕燕老师把一次修车时和师傅的对话变成了教学资源。他们都很好的诠释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了学生热爱地理,观察生活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教师自己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方式获得一手教学资源,并将这些教学资源以及获取资源的过程运用于课堂教学,让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直观化,让学生的地理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以达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目的。

另外,在精品课程《秘境渝东南》的开发过程中,笔者所在团队也组织学生对目的地(黔江区濯水镇)进行了必要的实地考察,并让学生撰写了考察报告。通过调查报告的撰写,学生习得了地理野外学习、调查的一般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注:本文系2017年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秘境渝东南》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社出版,2018.

[2]周玉琴,鲁海波,郑欣进.基于表现性评价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8(12)38-41.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研学教学资源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研学之旅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