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现状及对策
2019-09-10杨二宾付进华
杨二宾 付进华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完善国家教育体制,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丰富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完成好资助工作,不仅能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大学梦,也能够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起到巨大作用。但是高职院校现当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学生资助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部分相应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生资助 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4.002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能助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也能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因素的制约,贫困生依然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的重要因素,加上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瓶颈”,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贫困生资助工作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一、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管理中心人员队伍较为薄弱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原则上按学校1:2500的比例配备相应的贫困生资助专职工作人员,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本身编制较少,人员紧张,整体资助队伍人员较少,并且相对不稳定。各学院和系部,资助人员由老师或者辅导员兼任,他们在政策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参差不齐。同时各个担任资助工作的老师在工作经费、办公设备等方面也是存在极大的滞后性。加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资助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审核和申报受助资格等工作上,简单地认为学生资助工作就是为了帮助和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因此,部分院校的资助工作紧紧停留在完成任务,物质资助,很难实现习主席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要求。
(二)贫困生身份认定机制不够完善,操作性差
目前,贫困生的认定主要依赖于学生提供的家庭情况调查表,这份调查表本身具有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值得商榷。村委会、原就读高中、县乡民政局、街道办,任何一个公章都可以,导致很多学生提供的家庭情况调查表有很大的随意性。通过当地的人脉关系几乎每位同学都能开到相应的证明,加大了学校认定真正贫困生的难度。这就造成一些确实贫困的学生得不到资助,而有一部分学生顶着“贫困生”的头衔,享受着不应属于他们的资助。
(三)对贫困生的“扶志”、“扶智”较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中,要求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才是当前脱贫攻坚的治本良方。学生资助应当是通过帮助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使他们掌握在社会生存的一技之长,提升他们未来就业创业能力。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学习的文化素养水平整体不高,很多贫困生在接受国家资助中存在“心安理得”、“等靠要”等思想,部分学生甚至在拿到奖助学金之后购买高消费品。
二、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一)整合领导,完善资助队伍建设
要加强资助队伍建设,完善资助体系,提高资助工作的执行力。按照“尽锐出战”的总要求,促进资助工作提档升级,在新时期脱贫攻坚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挑选部分有责任、有担当、能力强的教师,组成专职的资助管理队伍,学校可以在编制范围内统筹调剂,确保机构设置整、人员配备稳定,滿足学生资助工作需要。加大业务培训,提高资助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资助工作者政策、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政策执行力,确保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地。
(二)量化资助评选体系,杜绝一表评审制
贫困生的认定单纯依靠贫困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学生的贫困量化公信力较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的贫困差距难以体现。因此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建立量化的贫困指标体系,将国家助学资金运用到真正贫困的学生身上显得更为科学和人性化。将学生日常的消费行为、学习行为、劳动行为、家庭现状等情况综合起来,以权重为基础进行赋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可以直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经济状况,也能提高资助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符合准确把握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教育需求,分类制定教育脱贫举措中“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的脱贫政策。
(三)扩宽资助渠道,注重人文关怀
传统高校的资助往往注重“经济脱贫”而忽视“心灵脱贫”,经济补偿较多而精神扶贫不足,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方面较为缺乏,因此,在高校资助脱贫工作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去掉贫困这个称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多渠道的勤工助学岗位,加强学生自立自强教育,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竞赛,培养一技之长,以贫养能力,才能让他们不掉队。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对未来树立希望和信心,用双手改变明天的生活。
高职院校资助关系着学生的切身利益,认真落实学生资助工作是老师应尽的职责,责任到人、资助到人是资助工作者的义务。“资助育人、德育为先”是新形势下资助工作的发展方向,既要把握学生经济上的资助工作,也要注重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资助育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万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与措施[J].知识窗·教师版,2015年07期.
[2]孙中涛.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3月.
[3]卢齐伟.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存在问题及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7年第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