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2019-09-10陆建宇
陆建宇
【摘 要】小学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在各个教学阶段和不同学科课堂中都有较为广泛且有效的运用。今天本文则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首先探讨构建运用小组合作法的原则策略,其次再探讨可行的小组合作开展模式,致力于为教师们带去教学实践上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1.178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除了一般的教师演讲式讲解外,教师积极开展师生、生生互动合作的小组学习教学活动也是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方面,针对数学解题思路的多样性和数学内容的复杂性,教师能够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法来集中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克服数学中的难点。另一方面,小组合作教学能够分担教师的负担,推动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观念的落实。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出发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
(一)教师积极参与
除了师生型的小组合作必须要教师参与并成为合作的一方外,在生生的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的监管、指导职责同样不能缺失。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自己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学习策略,没有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所以教师无疑是他们的学习之路点亮照明的灯塔。因此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积极地成为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引路人,一方面在学生遇到合作问题、数学难题的时候,给予学生思路上的指导和鼓励,为学生带来有效的启发和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譬如秩序混乱的问题等,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干涉和纠正,帮助学生重新调整合作学习的轨道,回到正确的学习之路上。
(二)合作具有提升性
合作的目的是集合群体的力量来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完善个人单一的学习思路。这也就是说,我们教师不应当将合作学习用在解决几加几等于几这种简单问题上,而应当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群体性、多层次性价值,帮助学生完善和丰富数学学习的思路。如果教师不顾场合、内容而盲目地开展合作学习,不仅难以发挥合作学习的基本价值,甚至还会造成学生学习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因此教师应当坚持小组合作运用于实践性强、综合程度高、提升要求高的数学思考题中,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数学的综合能力,并在数学思维和观念上获得突破性改变。
(三)重视合作秩序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中会运用到许多的数学资料,牵涉到许多的学生个体,再加上小学生缺少合理处理和应对合作学习困难的能力,所以常常会给课堂教学的纪律和秩序造成威胁。而秩序和纪律作为提升合作学习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必须要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对学生如何保持秩序、保持怎样的秩序做出指示,填补学生观念中关于合作秩序的漏洞。另一方面,教师要借助学生群体的力量,设置监督员或者鼓励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纠正,以学生的力量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营造合作小组之中相互竞争和协助的氛围,推动秩序化的课堂进一步建立。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优化小组构成,增强合作学习的效果
如何组织人数合适、人员合理、目的明确的学习小组是学生开展高效合作学习的第一步。首先,对于小学阶段开展的合作学习,教师应当将人数控制在3—5人,一般无特殊条件要求时,教师可以以前后座位的四人为一个小组,既避免了学生走动组队的时间浪费,又增强了小组之间的可合作性和可操作性。其次,教师要充分考虑合作人员之间相互补充和相互配合的可能性。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应当具有不同的特性,从而利用异质性搭配过程的进行。例如外向学生与内向学生搭配,善于计算的学生和善于思考的学生搭配,以此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完善与提高。按照不同的培养要求来构建小组,有利于细化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进步。
(二)丰富合作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以当前教学中常用的合作学习模式为基础,积极地进行改进和优化,帮助学生从传统学习模式中收获全新的学习体验。在师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尝试除师问生答以外的师生合作模式。譬如教师可以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几个板块,将其中一到两个简单板块的任务交给学生小组,让他们在课前提前准备要讲解的内容,然后在正式教学中,由学生来尝试对这部分进行分析讲解、提问互动和作业布置等。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构建合理的竞争合作学习策略,赋予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竞争性特色,培养学生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道数学题目,让一个小组的学生思考解法,看看哪一位学生的解法最多,哪一位学生的解法最优,以此来推动学生形成竞争性合作的意识。
(三)做好合作评价工作,积累实用的经验
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较为陌生的学习方法,所以他们一般缺少理论和实践上的实用经验。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后的评价改进工作,一方面客观地对学生合作中的表现、策略和成果做出评价与判断,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积累契合自己发展特征的学习经验、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例如在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思考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先要走动观察,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积极性和参与度,并认真记录下学生合作中的典型失误和出色的一些环节。待学生讨论研究完毕之后,教师再选择小组代表来汇报自己的成果,并根据小组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提问,了解学生基本的思考思路。对于学生的成果,教师要对其中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对正确的部分进行表扬。并且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小组,教师还要形成不同的评价语言。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形成鼓励赞美的语言,对较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形成勉励严格的语言,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个性化的进步机会。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能够开花结果,需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不懈努力。教师作为课堂中主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需要积极构建学生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的思路,推动学生从“只会听、只能听”向着“能听、会说”的方向发展。当然,这些教学工作的落实过程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教师要积极构建教法規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运用的框架,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课堂中积累丰富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郑势佳.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6):137-139.
[2]魏新慧.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