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朗读指导初探
2019-09-10陈媛
陈媛
【摘 要】《课程标准》对小学二学段的朗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是一种重要、有效的阅读方法。语文课堂上的重中之重应是注重孩子们放声朗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的培养。从高段语文朗读的现状入手,在探讨课堂朗读指导原则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朗读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课堂朗读 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1.170
叶老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课程标准》对二学段的朗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上的重中之重应是注重孩子们放声朗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孩子们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他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如果把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再创造,是把作品读活了,赋予了生命。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朗读指导呢?
一、层层递进引朗读
对一篇课文的朗读,先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要求,由浅入深。如可分为“初读”“细读”“品读”三环节,每一个环节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如“初读”即孩子们通过朗读等,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细读”即孩子们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质疑,进行探究性阅读,并与同学分小组展示交流收获与感受,解决心中的疑惑。“品读”即思考和提问的过程。先带着课后的问题朗读课文;不断让孩子们学会去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品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表情达意,养成读书习惯。
二、书声琅琅会朗读
课文所表达内容由思想感情决定的快慢、抑扬、轻重……循环交替的声音形式。因而在教学中就要让孩子学会朗读。
1.做到六“不”通顺读。把课文读通顺,即初读课文时要求孩子们读通课文,把字音读准。通过反复读课文,使孩子们达到字音准,句流畅。它是朗读的起始阶段,也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如《假如没有灰尘》教学片断:
生(读):……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掉“毫”)米之间……细小的灰尘只(掉“有”)在高倍……
师:停,再读一遍。(第二遍又把“毫”错读“厘”)
师:请看清楚,“百万分之一”后面的字。我相信你,一定会读正确。
(第三遍,孩子终于不添不漏不错读正确了)
……
2.跟随问题理解读。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以以问题入手,带着问题反复朗读课文,有利于促进理解文本。
如《桂林山水》教学片断:
师:你们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桂林的山水吗?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那就请去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
3.关键词句重点读。如《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总理是怎样审阅文件的? 师:是啊,总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请用响亮的声音告诉我们大家吧
生:他一句……
师:……请你们再来读一读
……
三、形式多样练朗读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因而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朗读的兴趣后愉快、主动投入到朗读中来。
1.理解文本练朗读。“读”离不开语言环境,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能把握住词、句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要在理解文本之上练习朗读。
2.情境创设练朗读。如何让孩子在朗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呢?感受到人物的悲惨命运呢?这就要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的活动富有情趣,身临其境,受熏陶。
如《父亲的菜园》教学片断:
师:父亲是怎样劳作的?
生: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
师:(课件出示)父亲这样坚持了多久?
生:一星期。
师:整整七天,父亲都这样。
师引读:第一天,天边还闪烁着星星,人们还没……父亲就—
师:第二天,月亮还挂在西天呢,父亲就—
师:第三天到七天,都是天還没亮,父亲就—
师:孩子们,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
生:父亲很辛苦。
……
3.表演、对比练朗读。如果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效果会更好。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表演。如《半截蜡烛》,让学生担任剧本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表演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他们就能表达文中的感情。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比读一般是用删减词语、句式的变换等方式来进行朗读。如《再见了,亲人》等感情色彩比较浓厚的文章,把反问句式变成陈述句来进行对比读,让孩子们体会其表达效果,从而理解和感受课文。
4.榜样示范练朗读。由于孩子们的模仿力极强,因而教师在朗读上必须要做必要的示范。不管是播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依特点来确定示范。如《少年闰土》,文章离孩子时代较久远,对文章的理解很难把握,这就要师范读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想象少年闰土的画面,再让孩子们读。
四、阳光评价敢朗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评价”。由于孩子们的基础不同,对词语、句子的把握就不一样,课堂上孩子的朗读也就各不相同。因而教师要用一些阳光的评价来激发孩子们对朗读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敢朗读、爱朗读。
1.评价方式多元化。在对孩子的朗读评价方式上,可以是教师个人评价,可以是全班学生评价,也可以是孩子自我评价:用“你的朗读……”格式,拉近师生的距离,乐意接受评价。
2.评价语言多样化。以欣赏的眼光、朋友的口气、宽容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如“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课文的情,而且读出了你的感。”……这些评价保护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朗读水平。
3.互相评价智慧化。教师智慧的评价,能够提高孩子朗读的积极性,促进孩子的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结合课文的内容,对孩子的朗读做出智慧、幽默的评价。如: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晏子使楚》时评价:你读得真是太精彩了。第一次掌声送给你,是因为……,第二次……是因为……
五、结束语
总之,孩子们的朗读不仅要重视质、量,同时也应注重朗读的方式方法。抓好朗读,以读促感,以促所悟,让孩子们从朗读中去理解,提高朗读水平。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刻地体会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