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9-09-10谭政
谭政
【摘 要】语文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而这种工具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朗读和交际来体现的。一个人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的语文素养,影响到他日后的交际水平。现在的小学生,如果能做到大量朗读、反复朗读,朗读那些好文章、好书,那么对于语文学习的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激发情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31
一、牢固掌握汉语拼音,做好朗读准备
汉语拼音是汉字的注音符号,小学语文教学都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这主要是让小学生在学好汉语拼音以后,利用它来识字、查字典、阅读注音读物,使用它来正音正字,正确地使用普通话交流、朗读。如果学生的汉语拼音没有掌握好,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将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连基本字音也无法读准确,更别说朗读了。相反,如果汉语拼音掌握好了,学生朗读起来也会轻松快捷得多。一年级的课文都采用全文注音的形式,这样既巩固了刚学会的汉语拼音,又为正确认识汉字提供了方便。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只要看看头上的拼音就能正确拼读了,达到了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在二年级以后的语文教材中,遇到没见过的生字,也都有注音,满足了学生的朗读需求。
二、正确处理语言单位,清除朗读障碍
朗读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正确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通过初读,学生应切切实实地达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为了能让学生达到这一标准,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朗读指导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结合,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理解词义,并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生字和词语是朗读的最小单位,一篇文章都是由若干个这样的单位组成的。只要把这一个个生字生词掌握了,朗读起来也就轻车熟路了。但是低中年级学生语言积累不够丰富,语文素养相对较差,语感较弱,对于比较抽象的语言单位不能正确区分,记得在教《白公鹅》时,有好多同学始终将“泥泞”一词读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可把一些抽象的学生不熟悉的词语列举出来,让学生反复朗读。
其次,建立平等和谐的气氛,激发朗读兴趣。要把自己和學生摆放在相同的位置,和孩子们一同朗读课文。每拿到一篇新文章,老师可以首先范读,让学生当听众,给老师的朗读予以评价。看老师是否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都听得非常专心,都想找找老师的缺点。老师读完后,有的说“你这里把字读多了”;有的说“你读漏了一个字”;有的说“你这个字没有翘舌”;还有的说你“你这里停顿得不合适”。接着可以同桌间、好朋友之间相互读,相互监督,相互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我班同学最感兴趣的就是比赛读了,每次比赛时,我都给他们表情脸,记在班级评比栏“你追我赶”上……当他们读完以后,都不约而同地看着评比栏,输了的同学当然不甘心,于是读得更细心、更投入了。
三、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拓宽朗读道路
读懂课文是培养语感的基础。我们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情节分析法,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切入口,使学生获得对全文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去领悟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为此,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提问的设计,要紧扣重点,不面面俱到。
如《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篇幅比较合适,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画小鸟的心理活动。教学时必须从整篇课文着手,在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之后,可围绕“大树和鸟儿是什么样的关系?小鸟历经怎样的艰辛?找到大树后会怎么想?”这几个问题来讨论,学生从字里行间明显感受到了树和鸟儿之间的深情厚谊,难舍难分。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很自觉的融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入情入味了。
四、全面激发学生情感,推进朗读高潮
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们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理解、充分感受作品的内涵,再通过语气的升降缓急,节奏的抑扬顿挫,将枯燥的语言文字读得鲜明生动,赋予强烈的感情内涵。
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结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历经千辛万苦、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它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它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五、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我们知道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配乐读,一是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二是音乐配读,学生会更注重朗读的技巧。从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速的快慢读出文章的旋律美。课文里的古诗词,一般都具有句式整饬、平仄相配、节奏鲜明、句末押韵,好似高山流水的特点。在教学古诗时,如能让学生配乐读,可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美学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除此,《观潮》等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配乐读,能有效地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学生能更好地领悟散文所具有的音乐美。这样他们的朗读兴趣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本的理解又更进一步地提高了他们的朗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