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技术

2019-09-10王飞

环球市场 2019年33期
关键词:墙体裂缝工民建施工防治技术

王飞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工民建施工,尤其是电力工民建方面,政府在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也是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众所周知,工民建施工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经济建设所需的工业设施建筑全都是由工民建施工完成的。在工民建施工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得到了一定更新,但是同時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较为常见且后果较为严重的就是墙体裂缝,墙体裂缝对建筑的危害比较大,加之墙体发生裂缝现象后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降低建筑稳定性,影响地基等。一栋建筑出现墙体裂缝则说明该建筑存在着质量问题与重大安全隐患,既影响美观,又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本文将对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技术进行细致严谨的分析与研究,并给出具备实际作业时参考意义的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墙体裂缝;防治技术;社会隐患

众所周知,墙体出现裂缝时整栋建筑就会出现不稳定的状态,对于个人或是社会所带来的危害都是巨大的。在常规的工民建施工进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的情况就是墙体裂缝,墙体裂缝不仅会影响工程的总体质量,而且会对社会稳定产生威胁,整栋建筑物长期处于一个不平稳的状态,对周围生活的人们而言是难以接受的。在电力工民建设中墙体裂缝问题更值得重视,一旦出现由于墙体裂缝引发的电力建设倒塌破损,将对附近地区的电力支持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其危险系数比普通建筑更高。因此,在施工方进行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墙体裂缝产生的概率,在施工过程中要多观察多发现,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还要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创造出能够让人们舒适生活与工作的场所。

一、建筑产生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

(一)由于变形负荷过大产生的墙体裂缝

在正常建筑的建成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变形负荷,一开始墙体建筑裂缝在形成之前其自身内环境形成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变形的源头,变形产生了一定的约束应力,这些约束应力随着时间的发展使墙体产生了巨大的变形负荷,当负荷过大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墙体裂缝,也就是说,墙体裂缝的生成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经过一定的时间历程才发生的。这种类型的墙体裂缝产生因素包括温度、湿度、膨胀率与收缩率以及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这种墙体裂缝又称为非结构型墙体裂缝。

(二)外部负荷造成的墙体裂缝

这种由于外部负荷而产生的墙体裂缝其主要原因是结构应力过大对墙体产生外压,墙体的外部负荷过大,经过时间的推移就会对墙面造成一定的软性压力,经过长期的受力,墙体裂缝就会形成细微的受力裂缝,这个时候进行补救与维修效果好,工程量也比较小,但是如果放着不管那么在外部负荷的长期应力作用下就会造成结构性墙体裂缝,这些阶段基本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或者是说同一时间段内完成的,因此整个过程的进展是一次性的。

二、我国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家工业的进步,我国目前在电力与基础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工作上技术较为成熟,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类型各种程度的墙体裂缝问题。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墙体裂缝的问题不能小觑,其所可能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且难以想象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优化墙体设计

对于电力建筑而言,墙体的稳定牢固有利于电力设施的防护与支持,对于墙体设计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版块就是墙体混凝土的配比问题,混凝土的配比需要科学合理的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到墙体在工程中的目标硬度与承受度,找出最符合目标建筑性能的混凝土混合比例。在混凝土的混合比例设计方案中,要考虑到墙体混凝土的刚性指标以及结构硬度、结构强度等具体参数,做好墙体混凝土设计方面的优化问题,利用好“一高”、“二掺”、“三低”的工程配比,要配置具备良好性能的混凝土,要求目标混凝土热量不能太高,弹性要达到中等程度、韧性要足够高同时抗拉程度也要符合标准。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构造筋,在一些重要部件的交接处加强节点,加上强固锚,减少配筋率以及配筋的直径数值,对墙体的抗裂减震采取相应的工业措施,减少乃至避免混凝土薄弱面的出现。

(二)控制好墙体混凝土材料的质量

1.加强对水泥质量的控制

对于墙体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问题,在这一方面,要从源头做起。首先在对混凝土原始混合材料的选取中,采购人员要结合市场价格与行情,选出既能够符合施工方利益,又能够具备一定质量保证的优质混凝土材料。我们知道,混凝土的原材料很大一部分是硅酸盐水泥,市面上类型非常多,其中有普通型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型硅酸盐水泥、矿产渣质型硅酸盐水泥、复合型硅酸盐水泥等,正如其名字所见,不同的水泥类型产生的混凝土质量与优缺点不尽相同,在选择时,不仅要严格参照水泥成分质量表考虑好,而且还要选取正规水泥生产厂家的水泥,并且在开工前对水泥的强度等级、物理参数进行检验。相关工作人员更是要对进入施工范围的水泥进行逐包探查,认真对照水泥的出厂检验单,确保水泥的来源正确。

2.加强对骨料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的组成内容物不仅有水泥、掺和料,还有骨料,常规砂石骨料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相应的结构强度,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对墙体的混凝土质量强度有着最本质的影响。相关采购人员在进行骨料的选取时,不但要考虑好价格层面的问题,还要结合实际工程目的选取最大设配度的骨料,原则上坚持就地取材,选择上要优先选择那些级数良好、杂质不多、不与所选水泥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天然材料或者人造骨料。

3.严格对待外加化学试剂的选择

对于外加化学试剂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而定,充分参考施工时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混凝土性能,还有水泥的粘性等。同时,对于外加剂可以适当地选取多种类进行混合,选取其中较为适合本次施工工程的混合比例。只有科学的选择材料和配比,才能保障质量。

4.加强对掺和料的质量管控

在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巧妙地利用掺和料不仅能够促进搅拌完成的混凝土的硬化、强度以及粘性的程度,而且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最终成型质量。因此,要加强对掺和料的质量控制,保证采购回来的掺和料不具备质量问题,同时对于掺和料的质量控制上,要安排专人实时地做好掺和料的分配、管理、储存的工作,避免污染或者受潮的情况发生。相关人员在平时要加强对掺和料的认知与理解,时不时的对市面上新出现的一些掺和料进行少量的采购,用于部分的作业尝试,这样就能够使得混凝土的终末质量能够跟得上社会工业的发展,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对于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墙体混凝土的质量问题解决之后,下一个要考虑的就是浇筑施工的管控了,在实际的浇筑工作开展时,在模型温度、内部温度的控制上要严格要求,准确地设置后进行浇筑。

(一)降低混凝土模型温度

降低混凝土模型温度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混凝土的搅拌进程中加入事先处理过的冰屑或者温度较低的地下水资源。或者当施工现场由于天气状况温度过高时,对混凝土材料的安置地点添加一些席子、幕布进行遮盖,并且在使用前用水流进行冲刷,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

(二)加强对模型内部温度的控制

对模型内部温度的控制上,我们一般在其内部预设冷却水管,让冷水在水管里面不断地循环流动从而达到促进模型热量的散发,减少混凝土冷却释放的热量囤积的情况,从而达到对模型内部温度的降温处理,加强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与硬度。

(三)精准设置后浇筑带

当我们施工开展时,在混凝土浇筑水平面过于庞大时,要在工程设计师的科学合理指导下进行精准定位,精确地设置好后浇筑带的位置,提高混凝土自身热量散发的效率,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力,减少内部结构中因温度过大而发生气泡中空问题。

四、做好墙体的保养工作

墙体保养是混凝土澆筑完成工序后的后期工作,主要在于保持好混凝土的温度与湿度,从而保证混凝土在凝化后的硬度与刚性,进而减少墙体裂缝的产生。在进行墙体保养工作时,要结合实际的天气情况与季节气候,在炎热温度较高的夏季,要对混凝土的外层进行洒水降温,按照定好的洒水方案实时地进行洒水降温工作,尽量保证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处于一个比较低的范围,避免裂缝的产生。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要对混凝土外层及其表面进行保温布的覆盖以及包裹,避免墙体在寒冷温度下发生裂开的情况。此外,在墙体的保养方案设计上,要覆盖到墙体完全凝固的时间,也就是说,保养方案的实施时间要比预先估计的墙体凝固时间要更长。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墙体裂缝会对建筑产生一定的危害,同时会产生很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在电力建筑中如果发生墙体裂缝那么其危害程度与安全隐患将更大,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要提高重视程度。因此墙体裂缝的防治问题值得相关人员提起重视。为了避免墙体裂缝的发生,在施工前,要对墙体的设计进行优化设置,对混凝土的材料以及配比进行一定的质量控制,在浇筑与洒水方面的工作要做好监管,对混凝土的保养工作要指派专人负责。在施工全程中做好对工程质量的把握,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还能够为人们的正常生活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邱玉江.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墙体裂缝原因及其控制研究[J]居合,2019(26):13

[2]胡云奇.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9(08):118+120.

[3]周金昌.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19,9(08):205-206.

[4]胡小红.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6): 212.

猜你喜欢

墙体裂缝工民建施工防治技术
工民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策略探讨
浅谈工民建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论工民建施工中土层锚杆施工技术
浅谈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