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2019-09-10范志勇梅林宇

环球市场 2019年33期
关键词:水文地质情况资源

范志勇 梅林宇

摘要:水文地質因素,简单来讲指的是自然界中水资源变化的情况,这种不断变化的水资源在地质空间中长时间储存。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主要来源是自然界降水以及渗透水,其中还包括河流等自然流入的部分。地下水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调节水资源的配置,为人们提供广泛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等。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能够形成自然界的水循环系统,促进自然界中水资源的有效循环,提升我们的生存环境质量。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对于各种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多。地下水资源是大多数行业都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不合理的开采以及破坏都会导致地下水的运动以及水文地质发生转变,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善,那么就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一、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一)水文地质转变导致地面沉降

地下水资源如果遭到大量的采集,那么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可能就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这时,地面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在实际的生活中,无论是农业耕种或者是工业生产,都对地下水资源有着非常大的需求,一旦采集的地下水资源超过了一定的数量,那么地下就会出现孔洞,如果地面上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出现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的程度如果过于严重,那么该地区分水文地质平衡就会被打破,这样不仅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地面上建筑物的稳定性也会因此而有很大程度地降低。

(二)砂土液化导致的地质灾害

砂土液化作用是指饱水的疏松粉、细砂土在振动作用下突然破坏而呈现液态的现象。地震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地震发生后,大量的高水细砂将与一些粉末混合,导致砂土液化。松散的土粉和高含水细砂就像一股水流不断向下流动,侵蚀地下的矿物质,形成一个更大的空间。如果稍微挤压表面,释放下方的压力,就会产生坍塌现象。

(三)地基变形

水文地质情况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地表建筑的形态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的逐渐升级,建筑数量的不断扩张,在建筑过程中对水文地质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出现了建筑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软土地基的土质结构层相对薄弱,水文地质中对土质结构的承载力较低,当受到自然界或者外在因素的影响,土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造成建筑物地基变形。

二、水文地质灾害的解决方案

(一)机制创新

地方政府部门要抓好管理机制创新,制订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方案,建立高科技施工队伍。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做好生态环境的防治工作。政府要加强对资源开发的管理和控制,实施有偿发展,对矿产开发企业发挥一定的约束作用,防止破坏性开发和过度开发。

(二)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对水文地质情况的改变

水文地质情况的转变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为了防止水文地质发生大的改变,就必须尽可能地消除人为因素的破坏。具体的做法分别有:第一,加强绿化,提高地面上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植物可以挡风沙、固水土,对于保护地表以及地下水文地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工业生产的污水禁止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必须要经过净化处理之后再排放到专门的地方。污水对于地下水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如果长期受到污水、废水的侵染,地下水系统以及水文地质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那么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就会直线上升。第三,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安排建筑物的建设。如果建筑工程的规模非常大,那么建筑企业就必须要选择最为合适的地方来作为地基的建设,工程建设设计方案要尽可能地优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该地区水文地质情况的破坏。

(三)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实时地检测

相关单位对水文地质以及地下水进行保护时,一定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力度,实现对水文地质情况的实时检测,这样出现问题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迅速地采取补救措施,避免较大地质灾害的出现。比如说,我国某些城市会有阴雨季节,在雨水较多的时候,相关单位就要全天候地对地下水位线进行检测,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这样才能避免地质灾害造成过大的损失。相关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然后在实际的水文保护工作中严格地遵守该制度,确保监督管理能够全面地覆盖每一项工作。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监督管理并不仅仅是针对水文地质保护工作本身,监管人员也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工作人员在履行自身职责的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这样才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水文地质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那么地质灾害就可以得到有效地防治。

(四)合理开采和使用自然资源

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并且我国具备众多农业生产的地区,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地下水资源对农业灌溉十分重要。但是过度使用和开采会造成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短缺,影响水文地质。不仅仅是水资源应当合理使用,人类社会中对资源的开采均应当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关部门应针对资源开采做出一定的标准和惩处措施,严格控制资源的利用,保证区域内的水文地质不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当人类社会中对资源的开采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应当进行适当的补救措施,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填补,注入人工湖。尽最大可能保证水文地质不受影响,降低水文地质的改变情况,减少因为地质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减少对人们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影响。适当开采资源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的行为,但是盲目开采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同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和整合方式,降低资源开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促进我国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自然灾害的直接诱因是水文地质的变化影响。因此,在进行水文地质的勘察和研究过程中,应当保证勘察研究的成果准确、有效,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措施。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产会出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是对区域内的有效发展造成损失。由此可见,应当着手治理自然环境中的水文地质情况,贯彻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永胜,王建斌,范增顺.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J/OL]世界有色金属,2018(22):255+257,

[2]任敬存,刘占宁.分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低碳世界,2019,9(叭):72-73

猜你喜欢

水文地质情况资源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浅议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
我给资源分分类
浅议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脱发 养“老金”
资源回收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