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统计学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

2019-09-10周婷

环球市场 2019年33期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周婷

摘要:統计学作为金融和财经类学科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中职阶段的教学中尤为重要。统计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的挑战。本文阐述了中职阶段统计学教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统计学创新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并对课堂实际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中职教学阶段统计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课堂效果分析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市场化形势也不断加快,在投资领域、个人经营和国民经济管理等方面,都离不开数量的统计与分析。统计方法已经成为金融、财经、管理等众多学科领域中较为重要的方法,因此统计学在相关专业中已经成为尤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统计方法的学习掌握探索学科之间内在的数量规律性,提升将统计学思想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应用能力。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统计学课程本身难度较大

统计学课程本身的难度较大,其知识点、概念较多,并且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较为复杂,运用计算公式较多且难度大。尤其中职阶段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数学功底和基础不足、实践动手能力也比较欠缺。统计学课堂中不仅仅要进行理论教学,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统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如果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则会导致日后专业课学习的开展困难。因此对于中职阶段金融及其相关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难度较大。

(二)教师课堂教学难度较大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把握统计学课堂教学内容和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教学内容而言,教师每节课授课内容过多,会导致每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而言不易于接受。而如果降低知识点数量,倡导学生加大自主学习空间,则教学效果也不令人满意。目前,对于教师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师资储备不足,由于目前各大中职类、高职类和本科类开始生源扩招,很多统计学教师是由相邻专业教师“客串”,其教学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

三、《统计学》教学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普及,统计学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统计学已经从以往的数学技巧向数据分析训练转型,尤其在计算机解决了大量数据计算的基础上,对数据深入分析的方法和经验成为统计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各类专业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学生已经不再需要进行大量的过程数据计算,而是向计算思想和数据分析原理的学习方向进行转变。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数据运算过程中的错误率,同时也提高了统计学教学效率。此外,统计学的教学课程也已经实现联系实际,通过显示案例的分析和操作,以提升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走入社会从事统计学相关工作提供经验的积累和良好的参考。

四、《统计学》教学模式设计

(一)基于计算机软件的统计学教学模式探索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对统计学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目前统计学实际运用的关键依靠。中职阶段统计学教学中,统计原理的教授内容如果单纯依靠理论课程实现,不符合中职学生的能力特点。而依靠实践类教学手段,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逐步掌握统计原理,这种方式易于学生接受,并且可以解决传统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的诟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那么,依靠解决实际问题的统计学教学必然离不开计算机软件。

目前市面上例如SAS、SYSTAT、BMDP和SPSS等专业统计分析软件功能强大且权威性较高,在一些企业尤其外资企业应用甚广,但是这些专业软件使用难度较大、针对性强,不适宜中职阶段的学生学习。而微软公司的EXCEL目前是专业统计分析最适合的软件。首先EXCEL软件使用简单,中职阶段的学生早在开学阶段就已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习了EXCEL软件的基本用法;其次,EXCEL软件中能够实现函数功能、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条形图饼形图生成、电子表格等一系列统计学中极为常用的功能;还有一点则是,当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从事统计学相关工作时,很多企业仍以EXCEL软件为主要统计软件,即便有些公司采用专业的统计软件,那么学生也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操作知识并拥有相关的操作经验,学生只要再学习即可。由此可见,在统计学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软件技术尤为关键。

(二)案例驱动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统计学基础理论和概念较多,很多零碎的概念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逐一接受,其学习效率较低。引入了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后,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统计学经典案例为学习任务目标,在案例中设置统计学常用和重要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学习了统计学知识,在干中学、学中干。

自主探究学习也成为目前统计学教学模式中的创新教学手段。在课上,教师抛出一个典型统计学案例,并提出相关要求,在一定时间内由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统计学知识和理论,最后要完成一篇统计学案例解决报告,总结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作为备案存档,一方面供教师评价,另一方面供学生日后翻看。在子初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虽说以学生为主,但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整个探究过程的方向,在学生遇到关键问题和共性问题时进行及时的指导。

(三)统计学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

以往统计学考试是在学期末以书面作答或计算机操作为主,基本是以一考定成绩的模式。这种模式很容易养成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的不良学习习惯,严重影响统计学教学效果。作为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之一,课程评价方式必须灵活和多样化,将本学期统计学教学课程中分为若干教学任务,每个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单独评分,期末将各教学任务模块的得分汇总后得出本学期的统计学课程总分,而不再单独组织笔试或计算机操作考试。这种评价方式会激励学生对每个任务模块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日常对统计学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打破一考定成绩的传统模式。

除此之外,每个教学任务的考核也不应该以单纯的笔试进行,考核内容也不应该全部为公式、概念的考核,而是应该以案例为主,在每个案例中和解决每一项统计学问题中融入公式、概念的考核。这种以案例为主的考核形式,可以避免学生一味对公式死记硬背但不知如何灵活应用的问题,毕竟统计学的学习是为了实际应用,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对统计学授课教师而言,也无疑是一种挑战,授课教师的命题难度也势必增加。每一道案例中,教师必须综合、全面地考虑重难考点,并且考试后要为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考点讲解,而不是以往的“考完试就完事”的情况。

(四)统计学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以计算机技术为统计学教学手段、以EXCEL软件为统计学教学软件、以案例驱动为学生学习行动导向、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学习方式、以任务模块阶段性考评为评价形式,在中职学校中的统计学课堂应用中,收获了较好的效果: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在分组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了课堂的竞争性,学生争先恐后完成案例实操,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对所学的统计学新知识进行合理应用;在每个阶段的考核中,学生对成绩明显重视,其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学生将学习经历融入到平时,不再进行考前突击。

为了对该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在学期末组织了一次非考试性质的统计学综合案例实践比赛,学生参与程度较高并且对难度较大的统计学案例完成效果较好,证明了该种教学模式适合于统计学的实际应用,验证了模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国忠.商务统计学教学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2015(16):107-108

[2]赵昱.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8): 84-85.

[3]雷亿辉.地方高校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科技视界,2016(20):68-70

猜你喜欢

统计学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