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2019-09-10许有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财经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实际而制定的相关制度、落实措施和程序规范,以加强對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与管控,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严肃财经纪律和规范财经秩序,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存在很多问题,不但没有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作用,反而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高效有序的开展。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控制水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了顺应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型的公共行政体系框架逐步建立起来。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没有发生彻底的改变,决策体系虽然具备民主科学的特征,但没有真正发挥约束的作用,管理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程序繁琐,管理效率低下,行政管理成本依然很高。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避免徇私舞弊、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的现象发生。《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对单位内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建设负责,不断完善行政问责体系,建立健全内部管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有利于加强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建立完善的监督与被监督机制,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加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针对财务方面的管理实施控制,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能准确、全面的反映单位的财务情况,包括资金的收入与支出,资金的来源与用途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控制和管理会计信息的各个环节,包括信息收集、信息记录、信息分类和信息汇总,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廉政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不管是因为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导致的都使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很多风险,包括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擅自挪用公共财产、不合理的资源配置、财务风险等,这些都会难以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包括完善的内部审核机制,沟通与协调制度,民主决策制度等机制来有效规避风险,从源头上杜绝贪污腐败,把贪污腐败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加快推进反腐倡廉的进程。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开拓了自我监督的途径,可以提高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各项经济活动的流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有法可依,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资产无故流失的现象少发生,杜绝贪污腐败现象,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个别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且内部控制制度对权力有较高的约束作用,导致少数人员对内控制度实施有排斥情绪,导致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有效实施。有些单位认为监督是纪检、审计和财政等监督部门的事情,从而放松了内部控制和监督,即使设置了相应的内部监督机构,也因其监督权利和范围受限而不能真正行使其监督权力,而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
(二)内部控制人员分工不明,业务素质不高。一些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的现象。个别单位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不严,自行设置和随意使用、混用会计科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效果。
(三)内部控制措施、流程不尽合理,有待完善。首先由于编制人数受限,在岗位设置上不尽合理,不相容岗位没有采取相互分离控制措施,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其次单位授权审批制度不尽合理,盲目遵从单位经济大小事务由单位“一把手”审批,致使权利过度集中于“一把手”,无法发挥单位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优越性,导致决策失误的事件屡屡发生,给国家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四)内部控制信息收集及传递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单位内部及其与外部信息及时有效沟通的信息渠道,有些单位没有建立领导层、管理层、职工及外界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管理者的目的、愿景、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职工的心声、合理化的建议无法进行及时有效地交流与传递,从而不利于单位的发展及内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同时内外信息难以共享,无法实现单位与外界信息及时有效沟通,致使信息滞后、工作效率低下。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
(一)压实内部控制责任。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要求,优化职能职责、岗位设置,落实单位内控责任,切实强化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对关键岗位人员定期交流轮岗,避免出现账款一人包揽问题。
(二)突出内部控制重点。单位要重点围绕单位资金安全,排查所有单位资金使用管理的风险点,通过文字描述和业务流程图,清晰反映主要业务的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和责任主体,制定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
(三)加强财务预算,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全面发挥审计部门监督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立项过程,有具体预算的准许立项,没有具体财务预算的坚决不能立项。财务部门严格控制资金的拨付,有预算的可以拨款,没有预算的绝不拨款,审计部门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有预算的项目才可以顺利进入运营的流程。建立财务预算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按照相关的财务法规流程,杜绝舞弊现象。
(四)强化内外监督,完善内控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财务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以外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内审人员并确保其拥有较强的独立性,切实开展单位内部业务交叉互审,有效实现对内控效果的跟踪和评估,使之不再流于形式。要建立严格的检查问责机制,对内部控制干部职工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要加强对财政、审计以及内部检查的整改意见的跟踪落实工作,真正实现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得到及时纠正,促进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得到有效实施。要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内控信息化进程。
作者简介:许有来(1966-),男,安徽合肥人,汉,中共中央学校函授学院,本科,经济管理专业,现在职称是财政经济专业,中级资格,研究方向:基层财政制度管理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