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19-09-10蒋知兵

环球市场 2019年33期
关键词:财政预算财政部门财政资金

蒋知兵

摘要:财政部门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进行了完善,并且采取了分部门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等一系列措施,所获效果颇佳且日益凸显,为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实施财政预算管理框架的时间毕竟较短,还没有丰富的经验和健全的管理体系,在技术和制度等方面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仍需坚持不懈以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成熟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关键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财政绩效预算涉及三个维度:绩效预算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绩效预算管理是通过制定相关的事业、工程计划,依据政府职能和施政计划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并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所需费用而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预算绩效管理是以支出结果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评价结果应用为保障,覆盖所有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运用一系列管理方法实施的相关活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开展的量化评估活动,对项目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进行业绩评估和科学评判。应当厘清并解决当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全面提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一、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为规范社会经济的发展,在2003年初步建立了财政预算管理的框架,既丰富了传统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又完善了管理体系的制度条例,进一步提高了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预算绩效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预算资金的来源及所能达到的预计结果的统称。而预算绩效管理就是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体系当中,将科学发展观念与执政为民理念进行具体化的一种发展管理模式,益于政府高效性、廉洁性、执政性的提升。因此,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政府绩效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中存在如执行力度不高、制度体系不健全、产品供给不及时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政府的执政能力,也制约着社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预算绩效管理注重的是政府整体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成本、支出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规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预算绩效管理涵盖着政府的整体公共管理范围,能够完善绩效管理模式,规范绩效管理制度,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与提高工作效率。

(二)增强责任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绩效管理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能规范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分配与资源的优化,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同时,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坚持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规范了政府预算部门的资金申请条件,增强了预算部门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预算管理旨在获得一定的社会效果,强调了“群众”的基础作用与需求的重要程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绩效预算管理模式能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规范公众资金的使用过程,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强化公共服务的政府理念,提升服务质量。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缺乏全面性

财政部门的资金拨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实现财政资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综合考察財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并进行相关程序和细节制度的调整。现阶段,我国实施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大多只能对一个部门或者一个项目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价,而不可兼顾财政机关部门与部门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以及项目和部门之间的交叉部分,也无法考察其内部蕴含的经济关联,从而不能从全局角度进行财政资金预算的绩效评价,使得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和角度存在局限,不能将财政资金项目的预测、收支、反馈进行串联,影响政府财政资金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缺乏规范的审核标准

除了具备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财政部门要想做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必须设计严格的执行程序和审核标准,才能实现促进财政预算资金规范、合理使用的目标。但是,当前我国财政部门尚未建立起规范的绩效管理审核标准,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成绩的评判无法审核其真实性和公正性,导致财政目标的结果偏颇,反馈失之全面、科学,进而对于财政部门所设置的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目标难以进行系统的判断,最终影响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真实效用。

(三)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缺乏系统的绩效考评体系

财政部门在进行财政工作绩效考评时,一般是通过工作流程中的评价数据来作为依据,但是,目前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没有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市场环境设计系统的评分体系标准,在进行绩效管理时难以得到准确、真实的评价数据。另外,若是项目绩效管理无效数据过多,数据报告和审计结果之间缺乏有效关联性,也会对绩效管理结果造成负面影响。

三、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完善全面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从本质上讲是对财政预算资金各个阶段的使用情况和取得的社会效益进行评判的一个过程,核心内容是绩效评价,最终目标是利用绩效评价结果来优化财政部门未来的工作开展和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起科学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绩效评价工作的框架和基础,通过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将政府预算绩效的评价程序和模式规范化、程序化,提高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l]。

(二)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审核标准

我国财政部门可以根据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预算绩效审核标准,根据月度、季度和年度阶段确定不同时期的审核口径和范围来细化绩效管理审核工作。财政部门在财政预算资金的分配之前,应设置审核程序和标准,可以聘请相关技术工作者和学术专家对财政资金支持项目进行实地调研,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项目审核调研后,财政部门可以将调研结果通过内部信息平台进行申报反馈,通过各个项目的审核和比较来综合判断财政资金的支出标准和依据,在严格执行审核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出财政资金支出方案,实现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真正效用。

(三)促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发展予益于社会经济之余,也为我国政务工作的开展新辟蹊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涉及财政资金的使用和调配,具有全局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财政信息的共享和安全保护。财政部门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财政资金信息共享平台,在平台上将财政预算的分配和使用以及绩效评价管理结果公之于众,这有利于政府公信力和社会理解力的提升。同时,财政部门可以借助专业财政信息软件强大的信息收集和计算能力,将财务预算和业务计划有效对接,并且研发出财政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模板,实现财政部门绩效目标的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2]。

(四)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力度

监督管理是政府政务工作开展的有效保障,应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内部、外部监督力量,且需完善健全监督管理体系。通过财政预算资金的公示,可以激发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热情,真正实现政府财政工作以人民为导向。同时,新闻媒体等地方监督力量也要各展其能,对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跟踪报道,有效避免财政预算资金的贪污腐败、滥用私用等问题的发生[3]。

(五)加强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审计

审计部门要以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基础,对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进行绩效审计。不断强化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开展重点审计。对于用于民生工程和民生项目的财政资金,要重点对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效应进行审计。对在民生工程中浪费财政资金,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实行责任追究。此外,加大支出规模不断扩张的社会保障支出、科技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社会保障房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等项目的绩效审计,对全部的项目资金都要按照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来衡量其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保证财政资金支出真实、合规、合法,获得既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4]。

四、结论

简而言之,当前,财政预算管理已经逐渐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向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在不断完善之中,财政部门及财政预算管理人员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平日漸提升。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建立以来,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成绩斐然,但仍有问题亟待论处。本文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5]。

参考文献:

[1]王楷.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18,40(01):90-93

[2]张书清.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7):41.

[3]周金毅.财政监督体制改革相关问题浅探[J].财政监督,2016(18).

[4]杨慧.关于我国财政监督体制改革的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8(10).

[5]文宗瑜,卢侠巍,李铭,谭静.预算监管的改革对策[J]新理财,2019(11)

猜你喜欢

财政预算财政部门财政资金
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重庆新增财政资金撬动研发投入
财政预算资金主要风险点及管理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欧盟就2017年财政预算达成一致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关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探讨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
桐乡:上网实时监督财政预算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