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地区大众身体锻炼、心理和谐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2019-09-10卢京顺赵明月杨阿丽

体育风尚 2019年7期
关键词:基本特征

卢京顺 赵明月 杨阿丽

摘要:大众身体锻炼与心理和谐关系密切。以往对于身体锻炼的研究较多,但针对辽宁地区的相关研究较少。而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表明,身体锻炼有助于情绪、人际关系及人的心理健康的改善。同时,在国家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大众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辽宁地区大众;身体锻炼;心理和谐;基本特征

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理论告诉我们:体育锻炼是促进心理健康、释放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1)。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大众身体锻炼的研究较多,但针对辽宁地区较少。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社会群体,包括老年、青年、儿童、知识分子、高校人才、社区人群等的身体锻炼情况,对辽宁地区各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及收入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更少研究揭示辽宁大众身体锻炼与心理和谐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理论告诉我们:体育锻炼是促进心理健康、释放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2)。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大众身体锻炼的研究较多,但针对辽宁地区较少。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社会群体,包括老年、青年、儿童、知识分子、高校人才、社区人群等的身体锻炼情况,对辽宁地区各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及收入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更少研究揭示辽宁大众身体锻炼与心理和谐之间的关系。“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指示。可见,心理和谐地位的重要。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

(一)研究内容

1.辽宁地区大众身体锻炼的基本特征:包括身体锻炼的次数、时间、强度特征,大众身体锻炼项目、场所、参与锻炼的原因、不参与锻炼的原因以及身体锻炼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的特征。

2.辽宁地区大众心理和谐的基本特征:包括心理和谐的各个维度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城乡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特征。

3.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每周锻炼次数、时间、强度在心理和谐各个维度上的差异情况。

(二)研究预期

1.辽宁地区大众身体锻炼状况总体较好且达到体育人口的规定标准;辽宁地区大众身体锻炼在锻炼项目、场所、参与锻炼的原因、不参与锻炼的原因以及锻炼需要解决的问题方面存在自己的特点。

2.辽宁地区大众心理和谐状况较好,但心理和谐的各个维度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城乡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大众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每次锻炼强度在心理和谐的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三)研究结果

辽宁地区大众身体锻炼的基本特征:我省大众每周锻炼次数不足3次的超过总体的一半以上,每次锻炼时间大于30分钟的超过总体的一半,锻炼强度达到中等以上的超过总体的一半。大众身体锻炼项目主要是:乒羽等小球运动,跑步、暴走、散步,足篮排等大球运动、健身操广场舞;大众身体锻炼的场所主要是学校操场、公园、广场以及收费场所;大众身体锻炼的动因主要是强身健体、消遣娱乐和健美减肥、调整情绪;大众不参与身体锻炼的原因主要是工作累,精力不足和余暇时间少;大眾身体锻炼最需解决的问题是时间问题和经济条件。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为视角,以大众身体锻炼和心理和谐研究的现有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切入点,旨在进一步对大众参与身体锻炼、心理和谐的现状及其内在联系进行研究,以期为大众参与体育锻炼、提升锻炼意识、提高心理和谐与健康程度提供依据。

本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进一步丰富大众身体锻炼与心理和谐的相关研究成果,填补运动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进一步验证身体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理论。

本研究的重要实践意义在于:为大众揭示身体锻炼的恰当频次、时间和强度,促进大众掌握身体锻炼的科学标准,强化大众身体锻炼的身心效应,提升大众积极参与锻炼的意识和效能,为促进大众身体锻炼与心理和谐提供实证性参考。

三、结论

1.辽宁地区大众身体锻炼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大众较少。时间问题、工作累和经济条件是影响大众参与身体锻炼的主要原因。

2.辽宁地区大众心理和谐水平总体处于中上水平。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城乡分布、收入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和谐各维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3.大众身体锻炼与心理和谐关系密切。大众每周锻炼次数、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对心理和谐各维度都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锻炼时间在30分钟及以上、锻炼程度中等的大众其心理和谐水平更高。

注释:

李冬莲.浅谈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促进功能[J].广西教育,2004,Z2:70.

李冬莲.浅谈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促进功能[J].广西教育,2004,Z2:70.

参考文献:

[1]认真学习和理解《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政工研究动态,2006,20:8-15.

[2]吴红权.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J].安徽体育科技,2002,04:65-67.

[3]张枭.服刑青少年心理和谐状况及其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辜美惜,邱龙虎,郑雪.我国心理和谐研究述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46-48.

[5]吴九君,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05:622-624.

[6]李文勇,李秋玲.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新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244-245.

(通讯作者:杨阿丽)

猜你喜欢

基本特征
我国一流医学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大数据的弹幕视频基本特征研究
浅析美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的内涵浅析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Learning by doing
浅谈中职英语隐蔽式语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