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训课改革探索

2019-09-10毛建勋

体育风尚 2019年7期
关键词:实训课微课改革

毛建勋

摘要: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体育测量与评价》主要测试运动员的身体综合能力,找出相关影响因素,并给予其价值判断,其基本理论与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体育科研和训练中。

由于体育学科课程的不断调整,《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逐渐走向边缘化,这就要求保证课程的完整性及教学质量。本文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进行概述,分析《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存在的问题,引出微课的特点,最后研究“微课”在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训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体育测量;评价;实训课;改革

实训课是《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做好实训课的教学工作,促进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训课改革的步伐,有助于迅速提升教学质量。在互联网时代,“微课”已经成了比较常用的授课形式,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将其渗入于体育测理与评价实训课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本课程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以“微课”的形式改革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训课程,必须构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要适时地融入课上理论知识,也要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课下的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指导,積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的学习,以达到深入、透彻了解的教学目标。

一、《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述

对于《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而言,它是体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属于综合性的应型学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体育领域内,该课程主要针对人的体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术,以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从目前来看,《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只听不练,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对于体育系的学生而言,本来就喜欢动手操作实践,思维也比较活跃,他们对《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的测量方法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作为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实训课,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以便获得良好的体育测量与评价授课效果。

二、《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陈旧,课堂枯燥无味

近几年来,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式依然陈旧,导致整个课堂活动枯燥无味,学生无心学习,敷衍了事,一般都抱着“完成教师布置作业”就算完成任务的心态,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此外,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许多学生开始厌倦《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特别是体育系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纯粹是浪费时间,几乎与体育训练无关,没有几个人能够认认真真地听完一节课,从而使整个《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显得暗淡无光,毫无生机,达不到本课程所要达到了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育人目标。

(二)课堂过于封闭,教学效果偏低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还存在课堂过于封闭,教学效果偏低的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在教学内容方面,《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主要以教科书为主,绝大多数知识都来自书本内容,比如:定义、方法、案利等,无一不是仿效课本内容,结果只是照本宣科,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体育场地方面,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只局限于教室,与《体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完全相背离;而《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不但要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加强体育实践,最终要达到学以致用。比如:许多体育院校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中,都用教室充当体育场地,却忽视了教室无法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人为地割断了学与用的联系,教学效果自然偏低。

三、微课的特点

所谓“微课”,它是一种以“在线视频”为主的授课形式,课件片幅短小精悍,主要向学生传达教学知识点,以学习或实践应用为目的在线教学视频。微型教学视频片段是“微课”的核心资源,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等辅助性教与学的内容,这种新的资源建设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发展。关于“微课”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少,视频往往只集中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内容简洁、点聚焦;二是视频时间短暂,有的视频持续3分钟,最长的视频也只有8分钟,比较符合视觉驻留规律与学习认知特点;三是资源容量小,一般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视频播放格式,易于网络传输分享,不管是计算端,还是手机移动端,都可以让学生在线学习,树立移动学习的理念。

四、“微课”在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训课中的应用

(一)微课资源辅助课堂教学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体育教师应当紧紧围绕这个特点展开实训课堂活动,科学地整合“应用板块”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格中,“应用板块”部分的内容看似繁多,只有科学梳理与重组,就可以将其整合成“体格测量评价”、“身体姿势、成份测量与评价”、“课外实验指导与要求”、“心理、社会、学校体育测量评价”、“实验课”等五个教学模块。大多数情况下,体育教师需要结合选题选用研究方法,并进行具体实施,观摩别人操作可获得一些间接经验。比如:在实训课中,体育教师可以录制上一年级学生的实验现场,对其进行加工,从而制作成新的“微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亲临”科研现场,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训课的真实活动。

(二)微课资源增强教学互动

在传统的《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训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许多体育的系学生遇到问题却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至于动作技术不到位,达不到锻炼要求。采用“微课”形式,就可以打破这种僵局,增强教学互动,比如:在“运动技术的测量评价”的内容传授中,教师可以编体育测验,选择4-5项运动素质,一个运动项目,两人一组进行测量,学生互测,并且让学生到学校的“学生体质测试中心”进行实训,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另外,结合《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可以设计“身体素质的测量评价”,以及利用“微课资源”,让学生随时下载或点播课件,重复观看,学生可以与体育教师或同伴们在线交流讨论,同时体育教师要及时反馈问题,实现交互性的在线协作学习。

(三)微课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新形势下,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线网络的覆盖,各个大学生都可以进行移动“微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逐渐被大学生所接受。在这种学习环境下,许多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计划,对“自助餐式”微课资源内容进行选择,可以“查缺补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针对《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训课程,体育教师应当体格、体型、身体姿势、身体成分、心血管机能测量评价设计为实验课,再将身体素质、动技术测量评价设计为课外实践课,对学生进行组队,几个人为一组,各组成员是测试者,也是受试者。通过“微课”资源讲授体育测量编制实施、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测量评价的方法与要求,再布置实践内容与要求,让学生自行组织活动,确保在课外按时完成,促进自主学习。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体育教学也逐渐加入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队伍。如今,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的“微课”日渐崛起,它以崭新的姿态应用于《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训课中,从主干课程、必修课程调整为选修课程,课时也被大幅削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建立起适应时代特征的新的模式。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创建完善的微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师生线上与线下互动,实现人人享有体育微课,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 (6).

[2]刘名卓,祝智庭.视频微课的实用学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 (1).

[3]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 (5).

[4]杨婧.CAFTA背景下独立学院会展实训课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北航北海学院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 (12).

[5]黄平,合春燕,司文琴.“任务化”的高职《体育科研方法》教 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4 (4):206.

[6]关堃良,关颖.微课在构建学校体育网络学习平台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学术版,2015 (8).

猜你喜欢

实训课微课改革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训课教学研究
中职建筑专业实训课教学的开展
基于STS教育理念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效益的研究
立体趣味性计算机包装设计课程开发的研究与验证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