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社会体育专业“课岗证赛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9-09-10周苗
摘要:高职教育肩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也一直在探索与社会经济发展更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体育专业通过实践,探索了“课岗证赛一体化”教学体系,有效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对接、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社会体育专业;课岗证赛;教学体系
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应与时俱进,不断思考,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定位,探索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积极探索“课岗证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体育行业培养了较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时代背景与人才定位
(一)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指出要塑造健康湾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广东省教育系统在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上提出的“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等。种种政策要求即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道路和改革的方向。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与企业的精准对接是必然之路。因为校企的精准对接能真正做到课岗对接与融合。
(二)人才培养现状及定位
基于人才培养现状和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广东科学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旨在培养熟练掌握休闲运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休闲运动技能水平、较强的健身指导能力和相应的休闲体育企业行业运营与管理能力,主要面向珠三角和广东省范围休闲体育产业、各类休闲体育运动及相关行业企业,能够从事体育技能培训、体育赛事运作、社区健身管理、健康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岗证赛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分析
教学改革是人才培育的基础。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向社会需要实际,立足大湾区休闲体育经济发展,紧密对接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广东省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进行“课岗证赛一体化”教学改革。课指课程开发和课程建设,岗是指岗位实训、顶岗实践,证指职业资格证书,赛指赛事平台。
如依据珠海—海滨城市水上行业产业发展,设置《游泳与救生员考证》、《休闲体育专项技能Ⅰ(游泳)》、《水上运动》等课程。游泳行业对应的初次岗位为救生员,从业要求持岗上证,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救生员证书。《游泳与救生员考证》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救生员的岗位要求标准相对接,资格证考核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并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标准、新技术融入其中。
三、“课岗证赛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实践经验
(一)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实践平台
挖掘大型企业资源,深入合作搭建专业实践平台,企业提供相应的岗位和实训机会。如珠海长隆集团、珠海海泉湾等提供救生员、水上操作、游泳池维护、游泳教练等岗位进行实训和实践。珠海华发体育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提供赛事实践机会,通过珠海网球公开赛、珠海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珠海ATP国际男子网球挑战赛、珠海WTA超级精英赛等赛事学生进行球童、司线、赛事运作人员的岗位实践和网球专业技能实训。
(二)课程体系结构、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做到课岗融合、课证融合、课赛融合。课岗融合即课程的设置根据体育行业岗位设置,課程目标根据岗位要求设定,课程内容根据岗位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做到课程标准与工作标准、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是上岗前提,因此课证融合是在课岗融合的基础上,将证书的知识能力要求和考核要点融入课程内容,做到课程、岗位、证书要求一致。课赛融合是指在赛事实践平台将课程对接赛事,从基础课程→专项选修→项目实训课程实践内容为ITF、ATP、WTA等赛事服务中的志愿者、球童、司线岗位上逐级锻炼和提升。也举办各类赛事让学生在裁判、教练、赛事策划与运作岗位上进行技能实操,做到以赛促教、以赛验学、课赛融为一体。通过课岗融合、课证融合、课赛融合,构建起“基本技能——初级证书+核心技能——中级以上证书+综合能力——相关证书”的递进式“课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内容的开发
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课岗证赛一体化”教学中把教育和生产、教师和师傅、课程和生产标准统一起来,校企联合制定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尤其是核心课程)来自岗位工作内容,融合技能证书要求整合成基础理论、技术技能、赛事模块、实操模块。从掌握岗位基本知识到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再到通过赛事实践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情况,最后通过实操来提升技能水平和专业能力。
四、结束语
本专业通过课岗证赛一体化教学改革,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深入合作,精准对接。通过专业标准对接行业标准、课程标准对接岗位标准、课程内容对接证书要求,实现了教学、实训、实践、考证、实操一体化。有效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了与市场对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职业教育责任也日益重大,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政策导向、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大胆改革、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田雨普.社会体育专业教师的困惑与抉择[J].体育科学,2009 (6):68-71.
[2]周苗.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6 (6):161-162.
[3]白莉芳.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