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研究
2019-09-10袁湘
袁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越来越关注。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极大帮助。但是目前“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还不完善,因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我国本科高校发展、转型的重点内容。但我国目前对于“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还不统一,更没有权威的解释。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发展战略来看,“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要始终以双师素质为标准,其中包括技能过硬、专业对口、教书育人、资质合格等方面。“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与基本素质,更要具备职业操守与政治素养等良好品质。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素质和能力要求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要以服务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通本科的培养方向基本是研究型、学术型以及学科型人才,应用本科培养的目的不但囊括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普通本科更加关注理论教学,应用本科则是将社会需求为主要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职业院校与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都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在人才培养要求、质量、规格上差异就比较大。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素质结构、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明显,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比较高,知识涉及面较广,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灵活运用科技能力。但是在高职院校中,更倾向于培养服务、管理、建设、是生产型技术人才。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在能力、素质、知识等方面有更高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理论,还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本科高校中的教师往往是兴趣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经历不同的教师集合,很少有教师具备全才能力。所以,以目前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可将教师细化成应用研究型、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主这三大类,以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能力的不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分类,并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体系构建
(一)“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模型构建
目前的“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更加关注教师的各种证书,很少重视教师的应用研究能力、教学水平等隐性特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来看,“双师素质”教师要具备讲师职称、本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等。但在现实中,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即便获得证书也不能证明教师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而且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需要过度阶段,很难将二者进行同等看待。所以,“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不仅要考虑资格证书,还要考察教师的应用研究能力、教学水平等环节。
(二)“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体系构建
1.构建“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体系原则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要以创办学校特色、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发展目标,要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核心,因此需要大量熟悉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能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岗位操作流程。所以评定标准的设计要与应用型师资建设发展目标相契合,对教师发展给予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可将目前的“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看作是静态性指标,只是對教师以往工作成绩的默认。但是教师要想将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需要一个动态过渡时期。此外,目前的“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更加重视教师的显性特征。所以,在建立“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评定标准时,要将动态性与静态性评价标准进行结合,不但要关注教师的显性特征,更要注重教师的隐性特征。在设计“双师型”评定标准中,工作经历、职称、学历等因素是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更是设计“双师型”评定标准的前提。因此,可对不同的岗位需求进行不同的标准制定,其中与“双师型”教师评定有关的要求可分成为应用研究能力、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等指标,并对岗位任职资格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评价。我国目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涉及种类较多,既有211大学,也有地方高校、民办院校等,不同的学校在师资建设、发展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因此这也是评价标准难以统一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制定“双师型”能力素质评定标准体系时要考虑到不同学校的师资水平与发展特点。
2.“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评定标准
根据上文提到的“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模型构建,考察教师资格的基本要求就是显性特征,其中学历证书、培训经历、工作经历、技能证书、职称证书等是主要内容。而且“资格要求”是评价“双师型”教师的主要基础,如果教师没能达到“资格要求”就难以具备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资格。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申请相匹配的“双师型”评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进行了详细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以及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项目:吉林工商学院”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合同编号:院社科合字S[2018]第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