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分析
2019-09-10张曦
张曦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已经给明确规定高校体育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体育的学习和锻炼,对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更多的是通过学习体育这一学科,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的重要性,然后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仍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还存在着重视知识性的学习,忽略了在教学中把德智体素质和文化素养等渗透给学生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和普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素质的渗透和培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仍需要进一步提升、改进和创新,为高校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素质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基础,由此,对高校体育课堂渗透德智体全方面素质培养进行分析和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课程在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很多变化,从古至今,有很长一段期间内,高校体育教学只是停留在知识性的教学上,体育教学中除了读书和写字,涉及到其他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少之甚少。高校体育的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跑步和锻炼学生身体,学生的体育体能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的学习,从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所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渗透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积极引进先进教学技术,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学生的互动学习,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分析和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尤其是高校体育教材自身就会涉及很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内容,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材料保证。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课的教学主要内容是:集体观念的培养、家庭责任观念、感恩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的提升,从这一点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这些教学的内容逐渐向学生渗透,这也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众所周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背诵,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课本的知识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再结合高校阶段学生自身特点,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和素质教育。
其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高校体育教材中的素质教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在生活当中,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改进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的学习现状,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去学习,从而也脱离了完全知识性的学习。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深刻
从古至今,我国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应试,传统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已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即使是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和思想观念都是难以改变的,仍普遍存在着看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教学中,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渗透较少,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应试上,过于注重应试教育。
在终身体育视域下,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传统观念阻碍着体育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所以在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前提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改变传统观念,这也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传统观念已经不能顺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注重形式感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增加到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中,但是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比较倾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观念也会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产生一定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在学习素质教育知识时,把内容抄写下来或者背下来,這样的形式感,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误区,就是这样的素质教育内容不重要,从而很难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也违背了教育的最终目标。
其实,在高校体育教材中,对于学生终身素质教育培养的内容是普遍存在的,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终身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对学生终身素质教育只是表面的形式而己,在教学中也并未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教学或考核,这种形式也会影响学生内心对自身素质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制约了在终身体育视域下对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的进程,与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也不相符合,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教材作用难以发挥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前的体育教材中已经有了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但是仍有一些教师对体育教育改革认识不足,认为素质教育应该是思想品德课上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的渗透就少了很多。这就导致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上,对素质教育的渗透只是一带而过,高校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就难以实施,体育教材的价值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教育改革的方法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对学生的指导和引领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人物,现在小初中体育的教学中,德智体素质要求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具有较强的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就要保证自己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顺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质,为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做出表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修养的同时,更要把系统的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逐渐受到熏陶和影响,从体育的学习中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学生思想品质的全面发展。
(二)正确利用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已经推进教师在教学模式上逐渐改进和完善,教师要正确利用教材的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先进教学技术和设备,把高校体育教材上的素质教育内容生动形象的传播给学生。首先教师要对体育教材进行深度的研读,把其中的素质教育内容挖掘出来,在教学中把素质教育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在讲解的过程中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素质教育知识的重要性。
如,在讲解高校体育课时,教师用幻灯片播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渗透素质教育,从而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素质教育。
由此,为了更好地顺应终身体育视域的大背景,教师不能再一味依靠自身的专业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而是要积极引进先进教学技术,把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转化到幻灯片中,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知识点,用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本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生動活泼的氛围下学习,更深入地理解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通过课堂互动,渗透素质教育
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体育教学中,不仅是对学生的身体进行指导性锻炼,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教师在高校体育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互动,在互动中学习,很好的接受素质教育知识,同时,也顺应了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实力。
如,在高校体育的讲解中,让学生把本节课的主要素质教育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修养,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讨论:说出生活中的一些与素质教育相关的事例,以及彼此之间的诚信故事,整节课以学生的互动讨论为主,学生讨论完,分别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其他人进行补充,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本节体育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以后生活中的为人处世做出深刻的思考。
四、结语
由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文化素质培养的关键课程之一就是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始终伴随,所以教师在每一堂体育教学中,都要一点点的渗透素质教育。但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渗透素质教育也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不仅要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之上,更要考虑高校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文军.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才智,2018(28):153.
[2]曾伟.终身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7):40-41.
[3]金凤延.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