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消费金融中潜在的风险及防范策略

2019-09-10任子杰

环球市场 2019年2期
关键词:潜在风险防范互联网

任子杰

摘要:随着5G网络迅速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服务导致消费金融规模空前,但人们风险意识依然薄弱;蚂蚁花呗是金融创新的典型代表,本文就蚂蚁花狈平台可能的潜在风险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防范。

关键词:互联网;蚂蚁花呗;潜在风险;防范

随着互联网5G时代到来,蚂蚁花呗的创新服务使得消费金融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更加广泛,同时打破了消费者收入的门槛,原来被忽视潜在大量低收入人群、无稳定收入大学生被激活,使得消费金融更加大众化、普惠化,人们消费欲望更加强烈;但是消费风险却很少被关注,本文就蚂蚁花呗平台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对策予以阐述。

一、蚂蚁花呗平台潜在风险

(一)平台的内部风险

1.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模糊而导致放贷标准过低

蚂蚁花呗只是通过客户的交易记录、商品类别、交易金额和收货信息等消费记录来判断用户的信用等级,并进行相应额度的授信;而不是像商业银行那样获取消费者的个人年收入、住房购车等财产书面报告及个人工作单位证明,进行个人支付能力较为全面的研究判断。对用户真正的信用状况并不了解,对于客户的消费目的和贷款去向也无法进行准确跟踪,因此平台数据是不全面的,更是不准确的,容易导致放贷标准过低。

2.恶意透支的追讨风险

互联网消费金融已经完全打破了地域限制,网上消费者遍布全国各地,一旦出现了恶意透支现象,追查消费者违约成本将是十分昂贵的;一些低额度的消费贷款虽然数目较少,但整体容量十分巨大;如果想要追回欠款,如何追?怎么低成本追?一笔小额贷款追回无论从人力还是打官司成本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二)平台的外部风险

1.监管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金融法律都是规范传统金融活动,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属于监管的模糊地带,在市场准入、交易主体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的规范性及有效性等方面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很多互聯网消费金融问题都无法在法律体系中得到支撑,同时在一些利益纠纷处理上也难以做到客观、公平、公正,从而造成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潜在信任危机。

2.年轻群体信用问题

蚂蚁花呗作为针对年轻人的金融消费服务模式,特别是当代没有稳定收入大学生群体,素质和道德水平参差别不齐,导致平台在坏账率和客户群体延续性等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部分大学生对还款的程序、利息、时间、方式、渠道等不是十分清楚的,最终导致难以按时还贷。

3.不法分子套现问题

有些不法分子在网上店铺中故意摆设虚拟物品,双方谈好价格后,卖家假装发货给买家,买家配合接受商品按照一定比例提成后,再将余款返回到买家的账户上实施套现计划。

二、蚂蚁花呗平台风险的管理对策

(一)平台风险管控

1.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蚂蚁花呗应该充分的利用其本身大数据的优势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有效的个人信用评级系统,完善风险控制系统,和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部门,与央行的征信体系形成有效互补,使消费者的部分信用数据公开化、透明化;个人消费信用信息也能得到有效积累;这样就能利用政府或银行的信用数据库对消费者进行更加准确授信额度。

2.建立恶意透支的追讨制度

蚂蚁花呗可以全方位做好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通过客户网络购买信息、物流的地理信息进行电话回访或随访制度;密切跟踪消费者使用平台商品全过程,包括商品质量、满意程度、运输损坏程度及使用后维修记录等情况;同时尽快建立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追讨机制,专人负责特别“易感地区”,一旦出现恶意透支问题,立刻派人进行追讨。

(二)客户风险管控

1.消费者实行实名认证制度

蚂蚁花呗实名认证机制仍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申请开通蚂蚁花呗的时候需要像银行申请信用卡一样,需上传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同时进行视频回答认证并拍照取样;等待平台工作人员进行详细核对客户的身份信息是否属实,以确保本人亲自操作,避免证件被他人盗用。

2.利用大数据进行客户准确的信用评价

互联网消费金融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网络化和信息化,蚂蚁花呗可以利用大数据这一互联网的优势,在进行客户数据分析时,综合别的平台的数据并与传统征信手段结合进行多维度分析;通过网络数据和传统征信数据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和分级,并按照客户的资信等级给予其不同的授信额度和信贷利率

3.加强年轻人网络诚信教育

应着重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诚信理念的教育和宜传,普及金融知识,提醒大学生应负有的权利和义务及可能产生的风险。根据大学生消费水平,合理制定分期还款方案,使其可以进行灵活适度消费,减少消费信贷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为鼓励大学生诚信交易、按时还款,蚂蚁花呗可以借助阿里平台的大数据告知商家在邮寄商品时可以附加一封诚信理念的倡议书,做好教育宣传,尽可能的避免大学生拖还欠款甚至恶意不还的现象。

(三)政府风险管控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互联网金融发展很快,政府和监管机构制定相应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条例;及时规范平台行为并加以引导;同时建立非现场监管方案,提高预警机制,把事后监管变成事前、事中监管;一旦发现监管不力、违规操作等问题由银监会立即处罚。

2.创建并完善网络征信系统

目前央行征信系统并没有网络客户征信报告,平台无法通过有效的途径去获取央行的普通客户征信报告,所以政府必须要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手段对网络征信体系进行构建和优化;同时,互联网征信体系建设中还应统一标准参考;让传统和互联网评估指标、动态与静态指标、信用使用与评估结合起来;为网上授信提供评级参考,降低金融风险,约束和警戒网络客户的恶意欠款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彭明旭.张俊飞.杨晓菁京东白条与蚂蚁花呗的风险比价和防范[J].财会研究,2016,12:74-76.

[2]刘欣怡.刘子琦.互联网消费金融中大学生消费消费行为及风险对策的实证研究[J].财政与金融, 2018,25:40-42.

[3]宫兆辉.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风险研究防范[J].经济师,2018,12:141-142.

猜你喜欢

潜在风险防范互联网
透过金融海啸看融资融券业务的潜在风险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与防范
SQL注入防护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