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特色对太极拳文化发展的影响

2019-09-10赵咏

体育风尚 2019年6期
关键词:太极拳文化

赵咏

关键词:地域文化;太极拳;发源地

一、前言

(一)选题目的

在中国,太极拳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京剧、书法和围棋一同被奉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其凭借竞技、表演、健身等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神奇的保健养生功能,吸引了众多国建和人民的参与,渐渐的太极拳成为世界性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运动。1995年,国家为了推动全国人民加强身体锻炼,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8月8号这天起,每年这天作为全国的“全民健身日”。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群众日益关注养生与身体健康,对体育消费和精神满足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传统武术健身作用日益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和关注,据大量专家研究表明太极拳适合各年龄段和不同体质的人练习,对训练场地要求不高,动作缓和优美,对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二)选题意义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对太极拳的文化发源地的分析研究,扩展了太极拳文化的研究基础性。另外,从实践的角度来说,以地理学的视角,深入分析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太极拳发展的关系,此研究在针对太极拳的发展过程探索具有一定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图书馆查找太极拳以及有关于太极拳方面的书籍,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与记录;在中国知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搜索引擎,以太极拳、太极拳、地域文化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近几十年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章,从中筛选和归纳相关的知识研究方法,获得了很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经验。

(二)调查法

1.实地调查法

为了解太极拳发源地历史文化,采用实地调查法。笔者计划于2018年1、2月份赴焦作温县陈家沟进行调研,在太极拳发源地进行拍照收集材料。

2.专家访谈法

通过面访的形式,在走访太极拳发源地时,对太极拳传承人等进行访谈,分别从太极拳的历史文化、传承脉络等方面进行访谈,为本文的撰写收集详实的材料。

(三)逻辑分析法

通过逻辑学原理的运用,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析、推理以及归纳整理。

三、太极拳产生在温县的因素分析

不论哪种文化的产生都不是空穴来风,其根源都来自于生活之中,并且和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太极拳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块瑰宝,也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百年传承,形成陈、杨、吴、孙、武等多个流派,使太极拳异彩纷呈,硕果累累。而各个流派均出于发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家沟的太极拳。

(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温县属于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一气候地区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地肥沃的特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

陈家沟虽然骑居清风岭,但因南临黄河滩,北有虎头岗,所以整个村庄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古代沁河洪水频发,向南流入黄河。年深日久的冲刷,横贯县境东西的清风岭,便形成了无数条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南北向沟壑。仅陈家沟村中便有三条长约1500米的大沟,村民习惯称之为都东沟、西沟和中沟。村民臨沟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徙到这里,因为村中有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陈氏人丁在此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便改名陈家沟。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字奏庭,是陈氏第九世。

由此看来,太极拳的发源与水文化关系密切。温县不仅拥有肥沃的土壤,气温和降水也非常适宜农业的发展,这些为人们的居住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们的生活居住条件得到了保证,才会有闲暇时间去创拳、练拳,从而为太极拳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人文地理环境因素

对于温县的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的分析,主要从农业、文化、经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述。

首先,在农业方面,温县地区自古便有丰富的资源,其农业的发展也较为发达,只有在农业发达的地区,社会、文化、经济条件才会相对比较优越,发达的农业能产生较多的剩余产物,从而能够使人们从繁忙的生产中解脱出来去从事非生产的活动。从陈王廷遗留的著作中“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便是当时陈家沟武术家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文化方面,离覃怀不过百里东南有“七朝古都”开封、西南有“九朝古都”洛阳、东南百里有“佛教圣地”少林寺、西北有“道教圣地”神农山,据研究表明,不同的地域环境使人类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又展现出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文化特征。温县陈家沟位于洛河出口处,河洛文化对这里有着很深的影响。太极图是由黄河与洛水的交汇形成的,这种自然现象是中华民族自古传承的一段佳话,并被称之为中华文明的源头。

在经济方面,经实地考察了解到,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的地区被称为谷内河,风水独特,大河环绕,汇集山阳、河阳为一体是这片区域的地理特点,此片区域的特殊性,适合闻名全国的“四大怀药”的种植与生长。而“四大怀药”具有相当高的药用和养生价值,例如:怀山药可健脾固肾,怀地黄可滋阴健体;怀菊花可清热解毒;怀牛膝则可治疗腰膝酸软,跌打损伤。“四大怀药”的出产,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到此,使更多人了解到太极拳,同时也为该地区养生思想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随着武术流派的日益发展,太极拳的传播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太极拳在发源地发展现状

(一)县政府对太极拳的重视

1.普及推广太极拳

1981年《在全县推广普及太极拳活动的通知》文件中重点提出了在农村、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有关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的相关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1999年在焦作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在全市开展推广太极拳活动的通知》文件中,将每年的5月定为“太极拳活动月”,并定期举办比赛形式的检查普及、推广效果。2005年,焦作市体育局组织人员创编了陈氏简化26式太极拳,并制作光盘和图解,发放到各单位及乡镇,并在焦作日报上刊登。

2.举办太极拳赛事活动

从1992年至1998年在温县连续主办了5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为扩大影响力,从2000年至2011年在由焦作市人民政府的组织下,焦作市区连续举办了6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及交流比赛。其中2009年第五届和2011年第六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升格为国家体育总局和河南省政府主办,受到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关注。年会和交流大赛期间,来自海内外的太极拳朋友欢聚一堂,进行有关太极拳学术方面的理论研讨以及技术交流、拳法切磋,进一步推动了太极拳在全球的普及和推广;2008年和2011年温县政府多次组织太极拳拳师参加央视“武林大会”栏目举办的“太极拳比赛”、“太极拳对少林拳”、“太极拳对空手道”。

3.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为扩大太极拳发源地的影响力,近年来,温县县政府邀请国内外新闻媒体到温县陈家沟进行了专题采访和宣传报道,让全世界共同认识太极拳、了解太极拳、印象陈家沟。在央视连续播出太极拳旅游宣传片的同时,先后邀请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走遍中国》、《乡村大世界》、《希望英语》、《黄河大观园》等栏目组,以及北京、台湾等新闻媒体到陈家沟进行采访、宣传;组织太极拳拳师赴韩国、台湾、上海、晋城等地进行太极拳表演和文化交流;精心组织策划了“饱览焦作山水、体验太极拳文化”活动、“太极文化中国行”、“第六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陈家沟研学活动”、“日本武术交流团赴陈家沟”、“中原行——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大型采风活动”等。加大了宣传太极拳、宣传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的力度。

(二)温县太极拳的组织机构状况

为加快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温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太极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织。在各乡镇成立相应的组织,建立太极拳武术辅导站。陈家沟也先后建立了陈家沟太极拳学校、陈家沟武术院、陈家沟太极院等,以及家庭武馆。除此之外,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前后建立了洛阳师范学院和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太极拳生源培训基地,近十几年来为高校输送了近百余名优秀的太极拳人才。

在访谈温县相关负责人得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自1984年第一个太极拳协会成立以来,各乡镇先后成立了13个太极拳分会,县直单位也成立了8个辅导站。如今全县习练太极拳的人数早已超过10万。

五、太极拳的发展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先秦时期中华土地不同区域的文化称之为地域文化。有专家提出,中华土地特定的区域所在人群在固定历史时期创造的有明显特征的考古学文化称之为地域文化。也有部分学者把地域文化按照广义和狭义来分,从狭义角度来说,地域文化指的是处于先秦时间不同地区内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广义角度来说地域文化指的是不同地区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过学者们的长期深入研究和探索,并与多方学者专家探讨,最终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首先,温县优异的地理环境,肥沃的土壤,气温和降水也非常适宜农业的发展,这些为人们的居住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们的生活居住条件得到了保证,才会有闲暇时间去创拳、练拳,从而为太极拳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其次,温县陈家沟位于洛河出口处,河洛文化对这里有着很深的影响。温县邻近黄河,陈家沟处于洛水入口最近之处,为太极拳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由此看来,地域文化不仅成就了太极拳的诞生,同时也促进了太极拳的发展。

六、结论

1.温县不仅拥有肥沃的土壤,气温和降水也非常适宜农业的发展,这些为人们的居住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们的生活居住条件得到了保证,才会有闲暇时间去创拳、练拳,从而为太极拳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2.温县邻近黄河,陈家沟处于洛水入口最近之处,这为太极拳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3.“四大怀药”的出产,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到此,使更多人了解到太极拳,同时也为该地区养生思想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随着武术流派的日益发展,太极拳的传播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玢.黄梅戏文化地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2]柴国珍.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3]吴康.戏曲文化的空间扩散及其文化区演变——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遺产淮剧为例[J].地理研究,2009,05:1427-1438.

猜你喜欢

太极拳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