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短板促进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9-09-10刘佳丽

今日农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市场导向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摘要: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农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背景,农业机械化的现状,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优势,如何补短板,市场导向的重要作用,科学介入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市场导向;科学种植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农业机械化发展以来,农作物生产行业成效斐然,但还是存在着很多制度上的问题,這些问题阻滞了发展进程。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理,来谈一谈如何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

1施行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与背景

1.1 含义

经济学理论指出, “供给”与“需求”是相对立的两个面,指生产方提供的商品及劳务, “供给侧改革”则指整个社会层面与生产的互相运作,供给侧跟不上需求侧,就会导致生产方的衰败,企业及厂家要做好产品质量(供给侧)与产品营销(需求侧)的相互平衡,对供给侧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与转型升级,以免被市场淘汰。同时政府也有施以改革,如减税,增强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对一些有前途有优势的企业进行鼓励扶持,促进市场加快淘汰一些落后的产业。

1.2意义

目前的农机化尚处于一个供给各方矛盾的困境之中,推进其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农机发展方式的优化,进而促成农产品的高质量输出,使其适应消费升级的时代趋势。农产品竞争力上去了,农民的收入也得以提高,这样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是有益的。

1.3背景

2016年中央财经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正式提出过,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其中农业改革,供给侧的结构性整改又是重中之重。在我国的经济新常态下,不适应新型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经济结构是必然要进行大范围的改革的。而农业机械化作为机械行业的一大板块,农业发展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无疑是改革工作的一大着力点。推进农机供给侧改革,首先要从结构人手。

2 农业机械发展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机业在行业内逐渐成为机械制造的一大板块,并已经构成了较为成熟的生产体系,这是一个新的阶段,然而新的阶段也必将面临新的问题,由于环境原因造成的土壤面积压力,以及农产品上缺乏有力竞争条件等等,都使得农业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2.1 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劳动力短缺

尽管农业机械化大大缩减了农业生产所需要的人力劳动量,但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村产生影响的速度还是大大高过了机械化普及的速度。而且去城镇发展的多半是年轻人,导致农村青壮劳动力寥寥无几,老龄化严重,这样带不起整个农业生产的步伐。

2.2地势环境气候影响机械操作

考虑到很多农业生产地处丘陵地区,农作物种植所在地没有大片统一土地,而且地势高高低低,机械很难顺利操作,这是机械难以完全普及的一大原因。同时,由于政府的疏忽,很多地方的机耕道设施也很不完善,导致大型机器“寸步难行”。此外还有气候的因素,比如倒春寒会使早稻育秧困难,除了人力操作没有别的办法,机械根本派不上用场。沿海地区的台风也会造成大型农作物倒伏,大大影响了机械化收割。

2.3机械水平跟不上农业发展

由于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总体落后,机器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还需要农民的大量操作,还有就是数据收集,机械操作等方面跟不上农民对耕作精密度的要求,有时候甚至会造成破坏性耕作。对于这种机器不够完善的情况,大部分农民难以接受,宁愿自己人力劳作也不愿意购置机器。

2.4机械管理不够专业

很多农村服务组织对机械化处在一个初级的认知阶段,没有做到很好的集中管理,对机械的保养与维修也很不到位。在机械集中购置方面,很多相关组织人员没有做账的意识,导致财务混乱,利润满足不了大家的要求,更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总的来说,就是在机械管理方面还没有一个专业的服务组织来进行集中化的打理。

3农机化的指向日标

3.1 农作物的利润增长

就目前的农产品价格而言,受种种经济条件限制已经不能再有很大的提高,农民对此情况心态消极,抱怨挣不到钱,耕作没有意义。但是机械化能有助于农业耕作效率大大提高,降低农作物的成本,美国等国家农业发达,农民获得利润高而且农产品具有很高的竞争力,与农业机械化的高度发达高度覆盖离不开关系。综合上述原因,我国机械化进程还要经过更好的完善,以此达到降低农作物成本、提高农作物利润的目的。

3.2农作物的健康种植

在农业耕种方面的研究表明,机械深耕能除掉土地深层的杂草根系,从根源处灭掉杂草的忧患,减少除草剂的施用量,在深耕的同时实施化肥深施,施用生物剂有机机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采用无人机精量喷施,农民便可大大缩减农药的用量。农机“三减量”的实施,有效提高农作物的市场品质,打造绿色有机食材,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农药,化肥对农作物的生产影响巨大,不施农药的农作物难免受病虫害伤害,不施用化肥影响收成,施用农药的农作物又够不上绿色食物的标准,被市场不看好,对于这一点,很多农民都是无可奈何的,然而机械化的普及,农机“三减量耕种方式的实施推广,正好适应农作物的健康种植需要,它既提高了农作物的市场竞争力,又减少了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了农作物种植成本,科学健康的种植模式实现了农业的优质高效。

3.3农耕质量的提高

机器劳作能完成很多人力难以做到的任务。比如在收获大型农作物时将根茎与叶分同时打碎及时进行干燥实施秸秆还田,省去了原先人力整理曝晒的过程,同时秸秆还田,生物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用量,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同时机器还能使农耕播种更加精密,如精密施肥、区域控制洒水、单粒播种等,给农业技术的研究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除此之外,农肥处理,农作物的废料处理也能够更加系统,促进了资源回收,对于农业环保计划是极其有利的。

4如何补短板

4.1 利用市场导向功能

结构生产不合理是农业发展的一大阻碍,三大主粮生产过剩造成的需求侧不足,价格被压低导致农民收入受到影响,品质难以得到提升,陷入一个循环的困境,同时市场需求较为迫切的农产品又没有合适的生产条件,产率较低。致使了市场需求与农业生产的严重不对等,基于此,政府要加以干预,需要回到市场,利用市场的导向功能加以调节。

4.1.1农作物商品化

很多农民对自己农作物的定位还停留在“家乡特产”,“日常食物”这一阶段,菜市场的菜随便一铺,这是中国十几年来的常景,但是市场应着力改变这一意识,让农民意识到农作物也可以是商品,可以摆在专卖店里,可以有精美的包装,比如作為礼品,这是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如今的消费者注重包装,讲究礼品,礼品市场的需求非常可观,只要广大农作物生产者有这样的意识,从商品领域重新定义农产品的价值,就可以改善农作物低端产品的地位,打人中高端市场。

4.1.2农产品集聚化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各种种类的农作物数不胜数,只是没有形成一个规模化输出的意识,各类农作物杂乱售卖,没有一个统一的输出通道,只限于在当地传播,无疑是非常可惜的。如今有了各大电商,大大丰富了产品的销售渠道,交通物流又如此发达,完全可以借此便利,好好的对当地农作物进行整理输出,一旦有了集聚化的规模,就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4.1.3品牌意识

数据调查表明,很多当地特色的农作物没有一个品牌的支撑,并不是没有品牌潜力与品牌特色,而是生产者缺乏品牌意识,就算打出了一个口号,也仅限于当地的范围,顶多举行一些文化活动。农产品行业缺乏“涪陵榨菜”那样全国知名甚至成为地方标志的品牌。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政府要多宣传,积极开展讲座,普及品牌意识,同时在政策上对农产品品牌企业进行扶持。

4.2加强科技参与

农业污染的面积之广,危害已经与工业污染不相上下,如果置之不理,很可能会成为范围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农药的泛滥使用,应对农产品生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定期进行土壤排查,以及重视无污染农药的研发,将农药污染压缩到最低。

5结语

农机化改革,重点在于供给侧的结构优化,这需要政府在施行计划上不断进行优化,并进一步深入实际,了解更多农民生产前线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造福农民、优化市场。

参考文献:

[1]黄振军.加快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7(2):145.

[2]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课题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J]兴晋专论,2015(32):14-15.

[3]刘有文.试论农机化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J].呼和浩特科技专报》,2013(13):38-41.

作者简介:刘佳丽(1981-),女,湖南省衡南县,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化技术试验推广、农机化科技教育培训。

猜你喜欢

市场导向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基于组织文化理论的市场导向本质及系统框架
国外酒店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关键点
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