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情况和发展现状及农药残留检测问题
2019-09-10孙志洪关抗抗孙荣荣
孙志洪 关抗抗 孙荣荣
摘要:农产品安全是一个关乎国定邦安的大问题。近些年,农产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产品质量提不上来,农产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安全需要,而且影响到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问题。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呈现出了多样性,但食品安全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切身利益休戚相关,食品的安全与优质已提上了工作日程。食品安全首要问题应该是做到无污染、无残留,而农药的残留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食品污染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下,制定与之相关的法律规范以及研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情况和发展现状,并对目前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同时给出合理的整改建议。
关键词:食品 农药残留 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已是世界各国所要面临的问题,各国针对这类问题逐渐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为了达到合理利用农药的目的,制定了农药的使用规范及残留量的既定数值。在这种情形下,关于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也逐步发展起来。本文对目前农产品农药污染的现状、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具体方法,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
1农产品农药污染现状
近年来,为了追求粮食的高产量以及农副产品的生产效益,促使农业大丰收,在地里田间大量使用农药化合物。尽管农业部分采取了相关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规定,但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农药在生产、销售、管理及使用方面都缺乏有效监督,所以市场上农药质量多数不合标准,甚至有一些被国家多次严令禁止生产和销售的农药仍出现在市场上。因此,很多农产品在抽样检测中农药残留量多数不符合要求,超标非常严重,以致农药残留引起的急性中毒事情也司空见惯。由此可见,农药在使用上没有严格规范,以及农药残留是危害人们群众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所以严格把好食品关,做好食品安全的检测,把不符合检测要求的食品拦截在市场之外,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做到食品安全有保障。
2农药残留化学物质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把更多的关注焦点放在物质的品质质量问题上,农药残留问题是日常人们的热点讨论问题,随着呼吁声的不断升高,研发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也逐步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在检测农药残留的技术上主要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免疫分析、免疫亲和色谱技术、电化学分析、酶抑制法及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等方法。这七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也有各自存在的局限性,有的方法是对前一种方法的补充也有的方法是新的突破,不管是采用到哪一种检测方法,人们更看重这一方法的准确性和易操作性。有些检测方法操作步骤复杂、时间周期长,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才能完成而且需要特定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还比较昂贵,不适合日常的检测工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步骤简单,易于操作的检测技术。
2.1 氣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是在发展柱层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仪器方法,是较为成熟的检测技术方法。它能够实现易于操作、见效快、具有灵敏度高等的功效,并且得到普遍采用。对不易察觉的微量农药及其代谢物、降解物都可以检测出来,在检测农药残留方面非常准确、有效。
2.2高效液相色谱法
农药的构成就是有机化合物,这种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就是不易挥发、分子量大、稳定和极性较强。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不易检测到受热易分解或活性缺失的物质,液相色谱法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在分配系数上的差异来达到分子间的分离,和气相色谱法的作用原理相同,但适用性比气相色谱法更广。
这种方法可以完成所有化合物的分析,可以弥补气相色谱法上的不足,但它在灵敏度和检测种类上跟不上气相色谱法,所以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针对这些问题不断改变。
2.3免疫分析法
在农药残留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其存在的微量和痕量因素进行分析,所以要检测出农药残留中定性和定量的问题就必须要有灵敏度高的检测技术,同时对某一品种农药进行检测还可以完成多个品种农药残留的检测,实现高效能。免疫分析法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免疫分析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高、在分析容量及成本上较低、安全性能好等方面,它的操作方法就是把抗体作为检测器对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酶等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21世纪以后,免疫分析法的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由于它的成本低、操作过程简单,又可以当场完成,非常适用于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然而,免疫分析法存在的问题是在多个品种农药残留检测方面还不足,而且在研发免疫分析法上花费的时间长费用高。
2.4免疫亲和色谱技术
免疫亲和色谱技术克服了免疫分析方法中只能检测单个品种农药的局限性,进一步结合了免疫分析法与色谱技术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以免疫分析的原理为基础采用色谱分析法中的差速迁移理论把样品中的分子进行分离净化。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自由选择。通过把液相色谱技术与免疫分析法两者进行结合,能够起到使整个分析方法简单化的作用,提高农药残留检测的效率。另外,这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降低结构相似的农药和代谢产物的交叉反应,进而可以避免假阳性的发生几率。
2.5电化学分析方法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特点就是能够迅速、有效、准确地找出微量和痕量元素,并对其进行分析。它采用的原理就是把测定物质的浓度变成一种电学参量同时利用电化学反应进行测量和分析。它的优势是分析的范围更广,更能够普及开来。
2.6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能够检测出富含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等化合物的农产品,这是从它杀虫的原理中找出检测方法。这两种农药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生成,在样品提取液中如果酶活性无法生成,就意味着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存留在里面。这种检测方法有见效快的特点。
2.7蛋白质组分析技术
这种分析技术其主要目的就是采用蛋白质组找出转基因植物与非转基因植物的不同点,再针对这些不同点用质谱技术做进一步分析,算出这些不同蛋白的具体数据。此外,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基因,也是食品安全要检测的内容。
3加强农药残留化学物质检测
庞国芳指出,农产品的安全与否主要通过对化学有害物质监测来完成,完善和健全一系列的食品污染物监控体系,是执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核心内容。目前,食品污染检测技术不再是独立地开展,而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把地理信息也融入其中,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集农药-产品-产地为一体的链接可视化溯源软件。只要输入农药残留检测的相关数据,就可以查找到农产品农药残留溯源系统图表,可以在残留预警、产品召回、问题溯源等各环节实现现场视频溯源任务。
当前,建立起了相关数据库和软件系统,并对京、沪、鲁、皖、赣等地进行检验检疫系统的操作,其实验结果还十分令人满意。食品安全需要做到追根溯源,并且抓住每一个环节,安全问题一定要落到实处。食品安全的首要环节就是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所以国家应该对农药化肥的实施情况都要有所规划和制定标准。同时,国家要抓好种子的培育工作,对种子行业进行有效管理,所谓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所以优质的种子才能长出优良的产品。第二个环节就是把好农药残留的检测关。不断完善和提高粮食农药残留物的检测技术水平。第三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食品添加剂管理这一块。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提取同一种物质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可以在石油中提炼出来,也可以从粮食中提取出来,它们的分子式是一样的,但进入人体后,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就不一样。所以,作为食品的添加剂只能在生物中提取。第四个环节就是在食品加工过程对容器的使用上。采用科學的容器也是非常关键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流通环节。在流通中做好保质保鲜。国家加大处罚造成危害的行为,还要做好防范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总结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食品是否安全主要是看其是否无污染、无残留,农药化合物的污染是影响食物安全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应该进行有效规范并研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牛文琪,王鸿梅,李建权,等.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45-148.
[2]程文杰.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534-536.
作者简介:孙志洪(1983-),男,河北沧州,工程师,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驻沧监测中心,研究方向: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