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引内联,“合生长”教科研训一体化
2019-09-10王菊
王菊
摘要:一所好学校,能培育良好的教科研文化,引领教师智慧育人,科学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并形成学校的科研特色与品牌。
关键词:“合生长课堂”;科研引领;研训合力
一、校情调研,教科引领有“据”可凭
我校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的课前导学设计不到位,所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梯度,学生的自主探究流于形式;二是部分老师“穿新鞋走老路”,对学生系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等学习方式的训练和培养还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不能很好提高;三是在教学主张实施中,“自主探究,合作生长”没有真正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主张落实,科研合力有“章”可循
学校通过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提出了“以构建‘合生长课堂为理念之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这一课题,并进行研究。合生长课堂是指从各学科的分科发展走向综合成长,打造促使学生在学习时达到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综合生长,进而促使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合生长课堂”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合生长课堂”是关注生命的课堂。学生的生长空间即课堂,应该是自由宽松的,能够让学生自主生长的。(2)“合生长课堂”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学业从分科发展走向综合生长,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课程教学更好地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可持续的综合发展能力)对接,符合学生综合生长的需要。(3)活动的走向包括学科内的纵向整合和跨学科的横向融合。学科内的课堂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打破了学科内原有的章节,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研究活动,跨学科横向融合的课堂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即围绕一个相关主题设计多个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活动,或从问题或兴趣出发组织开展主题性的研究活动。
三、以课题为突破口,研训合一有“规”可依
(一)整体规划,合理制定
1.确定“合生长课堂”与主题活动的关系。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科学有效地梳理总结“合生长课堂”与主题活动的关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生长认知发展规律,厘清主题活动课堂设计与实施落实的操作环节。
2.提出构建“合生长课堂”之课堂主题活动的条件。结合“合生长课堂”的生长要素(空间、环境、养分、能量、催化剂和调控)和生长课堂的特质:生成性(向下扎根,向上发展,通过观察-碰撞-质疑-结论-引申)、生动性(个体主动、小组活动、思维灵动)、生活性(源于生命成长的经验,结合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关系帮助生命更好地成长)、生命性(让课堂成为展示生命成长的舞台,即教室环境布置做到:窗明几净,有充满思想与见解的学习角、生活角、阅读角、荣誉角,诠释生命成长的轨迹),形成一定的生长课堂模式,从而形成《学校“合生长课堂”之课堂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意见》。
(二)精心设计,有效实施
1.开展“合生长课堂”之纵向学科课堂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师应该通过借鉴与研究、实践与创新,着重摸索出适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纵向学科主题活动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而形成课堂生长策略,即同一学科在不同年段的纵向整合的课堂活动研究。例如,英语学科中,诗歌教学散见于各个章节、各个学段,而纵向学科课堂主题活动就要打破原有的格局,以“诗歌”为主题将原本散落于各个学段的教学以逐步递进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在每一个学段都有自己的收获。
2.开展“合生长课堂”之横向综合课堂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
(1)课堂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按照一个主题整体设计,同时按不同的课程分别设计。例如,以“数字”为主题进行研究,就包括了数学课中对数字的不同运用的研究,英语课上对数字的朗读、“基”“序”单词的变化等研究,语文课中对数字的表达方式及含义进行研究,甚至于科学、音乐、美术课中都有相关研究。学生学科间横向的自主探究更富有生长活力。
(2)通过综合的指导活动开展“合生长课堂”活动设计,更强调适合学生综合能力的生长,统整多种学习途径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综合的、融合的学习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精神和不断生长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生长课堂的进一步落实提供指导方法。
3.组织活动,合理评价。以“合生长课堂”为理念,来重新设计主题课堂活动评价表,形成学科的评价标准,着重研究学生综合生长课堂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评价细则,探索出有效的活动措施,提炼具有学科特征的生长课堂活动实施评价指标。我们通过“问题收集(发现)——问题反思(质疑)——形成评价指标(结论)——总结升华(引申)”的研究路径,构建比较成熟的可借鉴、可操作的生长课堂理念下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评价指标,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四、研学合力,科研管理有“路”可走
通过研学合力、外引内联等方式,培养教师逐步走进“合生长”课堂,是具体落实学校教学主张的现实需求。根据太仓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幼教中心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实施“研学合力,外引内联,合生长”的校本培训规划,进一步健全教师校本培训机制,优化教师培训管理,提升校本培训质量。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制定不同层次的培养计划:
(一)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开展好“青蓝工程”活动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坚持“青蓝工程” 师徒结对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專业水平。我们力促结对师徒通过“示范课”“随堂课”“汇报课”等活动,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
(二)抓好骨干教师的考核工作,有效发挥骨干辐射作用
骨干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更好地优化我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机制,我们十分重视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工作,力求充分发挥现有骨干教师的力量,结合教研组活动,辐射到每一位教师,促使其他教师向骨干发展。
(三)做好中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划,继续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
学校大部分教师为中青年教师,我们促使他们通过持续性的学习,使他们自身的素养不断提高,各项教学行为更加规范化,让他们“每学期有规划,每学年有发展目标”。我们要求教研组结合研讨学习,让教师读一些教学专著,做好读书笔记及学习心得,期末组织一次教学论文交流评比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如果缺乏对教学的关注,教师可能会失去提高科研水平的机会。当我们以科研的眼光来关注课堂时,我们离研究型教师也不远了。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