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健康心灵

2019-09-10陈王洁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自信心家庭教育

陈王洁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之下,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何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这是老师和家长要齐抓共管的。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信心

陶行知先生说:“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给予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是学生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因此,如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心理教育有效共行,值得我们深思。

一、镜头展现

我带的二年级班级有位叫小沈的小朋友,刚转学过来报到时,我见他长得圆嘟嘟的,能说会道的,感觉是个很可爱的小男孩。但是开学第一天,他就令我大跌眼镜。之后的日子里,他给我的“惊喜”越来越多:上课时随意走动;老师讲课,他插话;完成课堂练习的速度极慢,有时干脆不做;家庭作业书写潦草,甚至不做。我也找他谈了话,希望他能遵守课堂规则,按时完成作业,争取进步。满脸天真无邪的他,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但从来都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二、溯源

不难发现,这样的孩子往往有一定的“家族病史”——家庭教育势必存在着问题。于是,我主动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原来,小沈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但是父母离异使得这对孪生子不得不分离。当初父母闹得不可开交时,正是孩子开始入学时,因此谁都无暇顾及这对可怜的孩子。童年是最需要父母给予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自信心的时期,但他们孪生兄弟却被迫接受分离。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家庭集体的完整和团结一致是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小沈的家庭连“完整”这个基本条件都无法满足,遑论“家庭教育”。虽然是二年级的学生,但孩子的心智、能力都停留在幼儿园阶段,上课完全“放飞自我”,让各科老师叫苦不迭。我多次与其父亲交流,发现他父亲是一个很会推卸责任的人,将对孩子的疏于管教归咎为母亲的失职——“这孩子,就是像他妈的泼辣性格!”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必须是科学的。这种教育是没有地方能抄袭得来的。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情形继续不断的把它研究出来。”怎样让这样的父亲学会进行家庭教育?我必须要琢磨如何让家长去了解孩子,去提高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三、求解

其实班里家庭教育的缺失不止这一位学生。我们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村镇里有条件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区里小学去上學了。我们班一共四十几个学生,半数是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忙于工作。为将家庭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试着寻找途径。

(一)班班有读,亲子共情

本学期,我校开展“班班有读”读书活动。这个活动要求每晚亲子共读时,孩子们根据导读单的指导,和家长共读同一本书。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陪伴,每日在微信上打卡。在陪伴过程中,家长们渐渐挤出时间陪孩子读,陪孩子表演,录音频、视频,为孩子示范写读后感想……两本书读下来,班里孩子的阅读热情越来越高涨,不但孩子们进步了,家长们也成长了不少。家庭教育不仅是教育孩子,也是父母的自我教育。这样的亲子阅读,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能自发地去学习,不少平时胆小腼腆的孩子因为有了父母的陪伴,自信心日渐提高,自我表现欲增强,孩子上课的表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有爱的共读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搭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父母在与孩子交流书中情节、分享感受时,逐渐了解孩子的想法,试着以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对于他们犯的错误,试着蹲下身子问问他们为什么,让他们与家长坦诚相待,共情交心。毕竟每个人都是想被人认可、尊重的。这种认知上的调节有助于和谐家庭关系的建立。

(二)家长进课堂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家长进课堂”中,我发现家长来为大家讲课时,孩子听得特别认真,家长此时说的话比在家里更管用。课后,其他学生都会无比羡慕发言者的孩子。于是,我每月安排一位孩子的家长进课堂,为班里学生讲一些生活、学习小常识,若家长工作繁忙可以录制视频播放给同学们看。事实证明,这使得家长主动去了解孩子,了解别的家长,促进家校之间的相互了解。这样既树立了家长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形象,又满足了孩子的“虚荣心”,提高了自信心和进取心。

(三)共情交心,赏识教育

亲情上的缺失导致孩子渴求爱。因此,我会通过面谈交流的方式,跟小沈谈谈心。我要了解他,让他逐渐信任我。把学生当作朋友来看待,让其愿意与教师倾吐自己的心事——这是教师后续辅导的基础。

缺乏自信的孩子,教师越责备,他们越没自信心,严重的甚至会自我放逐。我们老师要转换思维方式,学会赏识孩子的优点。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儿童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如小沈很有绘画天分,我建议父亲给他报个绘画班,培养其绘画能力。因为绘画需要定心凝神,有助于训练小沈集中注意力,这对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平时教育他时,我让各科老师也变责备为激励,采用“激将法”,常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关爱,使其品尝成功的喜悦,如:“好样的,继续努力哦!”“唔,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有进步了!”等等。

(四)巧化心理意识

学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但老师上的内容却是活的。晨会、思品课都是合理利用学校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时机。相对于拘谨的文化课课堂,我们可以采用活泼多样的形式,巧妙地将心理健康意识贯穿在活动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意识的熏陶,并在日常中不断地重复,以强化意识。长此以往,心理暗示形成后,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了不起的作用。

总之,家庭教育与学校心理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中缺一不可。学校心理教育应给予孩子与家长一定的科学指导,一旦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引导;家庭教育也应配合学校心理教育展开。若是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朝着共同的目标——“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进发,必能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快乐成长。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自信心家庭教育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