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改革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思考

2019-09-10李凌云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中考体育课

李凌云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以“健康第一”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来逐个突破和解决,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以课改为契机,提升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关键词:案例;课改;4W;实践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也被重新定义,学生期待教师重新思考这门课程,教师本身也在从技能型向研究型转变。因此,教师逐渐从“教课程”转变为“做课程”,并树立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在这样的课改背景下,如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重构和实施,成为了学校、教师主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造成“课改”方向迷失的原因——从三种说法寻找课改方向

[说法1]学校说:“体育课是一专多能的课。”

作为科班毕业的体育教师,除了专项技能外,其他基本的体育项目都要了解一点,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需要。特别是在师资配备相对薄弱的学校,这是解决师资问题的一个办法。另外,体育教师通过掌握丰富的技能,也可以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说法2]家长说:“体育课是放松娱乐的课。”

现在的家长普遍有这样一个认识,即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放松娱乐的课。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觉得体育课就是让学生做做游戏、活动活动、玩玩的课。而中学体育课则是以技能练习为主,通过练习掌握各动作要领,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所以,家长心里对体育课的“重视度”还不够,才会出现“体育课是放松娱乐的课”的说法。

[说法3]老师说:“体育课是没有作业的课。”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不仅是因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相对放松,还能参与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更因为体育课几乎是唯一没有作业的课。

二、寻找“课改”回归的方法——从四个“W”寻求课改“出路”

笔者结合学校整体课程改革的需要,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位,设计了课改实施的“4W”方法,即围绕四个W在who(教学主体)、what(课程内容)、when(课外教学)和how(课程实施)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体育课程改革,让体育与健康的课改落地生根。

(一)Who——学生是教学主体

课程改革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的体育课堂上,学生不停地完成体育老师下达的一个又一个任务与指令,教师始终在扮演发号施令的角色。其实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互相评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What——改变课程内容

1.因人而异制定课程内容。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制定相应对策,进行个性化教学。因此,教师在制定課程内容时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用同一种要求和标准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如在教初中体育“跨越式跳高”时,教师可设置不同高度和起跳点,让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分层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练习任务,还能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2.根据性别差异制定课程内容。初中女生在骨骼、体型、心理等方面的发育要明显早于同年龄段的男生,还会出现“特殊时期”。比如,大部分女生总认为“特殊时期”要避免运动。面对这种误区,教师在做好心理引导的基础上,可以为她们特别制定一些小运动量、适当的体育锻炼,如仰卧起坐、排球垫球、定点投篮等,不但可以让女生通过正常的锻炼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还能在“特殊时期”提高身体机能。教师在关心生理期学生身体状况的基础上,更能通过这些为“特殊时期”制定的运动,保护学生的隐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When——改革课外教学

1.课前进行主题研究,让学生积累体育运动理论知识。新课程改革对语言类学科提出了“课前演讲”的要求,通过每节课前的主题演讲,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相应提高。其实体育课也可以进行“课前演讲”。第一,学生可以对自身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员、体育常识、运动规则等进行口头表达、信息共享,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初一的大部分学生都不是很了解体育中考的项目及标准,在学期初,教师可以通过解析“体育中考”这一主题让学生自己找材料进行分享,其效果肯定优于教师的解说。

2.课间开展主题游戏,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阳光体育一小时是每个学校的常规要求,但如何让这一小时更好地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笔者所在的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主题化的设计。比如: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安排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跑,如叫号领头跑、障碍跑等,不仅增加了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更让课堂锻炼得到了延伸,也可以和中考体育项目有效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

3.课后进行主题拓展,结合中考体育项目提升学生健康意识。体育纳入中考科目后,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重视体育锻炼,对自身的薄弱项目多加练习,从而提高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教师可以作业的形式进行课后的主题拓展,利用家校通、QQ群、微信群等多条途径将每周要完成的练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家也能根据兴趣爱好和身体情况进行合适的体育主题拓展。

(四)How——改革课程实施

1.设立新的教学目标。目前,在学校教学中应试教育还比较严重,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大部分还以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体育为主。然而学校体育教学不单单是要通过学生的练习,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起到调节学生心理的作用,增强学生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到体育课是快乐的,而不是一种负担。我们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此作为新的教学目标。

2.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结合教学改革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出发,制定出符合教学改革、符合学生成长的、有特色的教学体系。我们要注意每周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搭配,特别是活动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活动,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自身机能,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3.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不光要着重于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体育,侧重于运动技术,还要关注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能等诸多方面。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形式的研究,在评价学生成绩时,除了身体素质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出勤、态度、创新、自我锻炼的能力、进步的速度等因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走上课改之路,创新后的课程模式初见成效,教师成了课程的主人,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丰富、全面的课程内容,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意识,课前课后、主题拓展的课程资源,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健康意识,改变了学校的体育课程形态。未来,课改的理念和行动将渗透到每位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让课改真正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吴延甲)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中考体育课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体育课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