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的连通

2019-09-10吴秋萍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媒介

吴秋萍

摘要:当今的美术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开放的连通”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放的连通”是指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融合大家的观点,超越个人的局限,从而“打通”学习方式。开放的连通分向内的开放、向外的开放,以及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方式的开放。

关键词:开放的连通;向外的开放;向内的开放;媒介

袁振国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中认为:当今的学生“会艺术”却“不懂艺术”,原因在于当今的“艺术训练”或多或少抹上了功利色彩。笔者认为,我们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开放的连通”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放的连通”是指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融合大家的观点,超越个人的局限,从而“打通”学习方式。

一、向外的开放,在大自然中唤起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古语有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美育应该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发展,使学生感受自然的灵气。

大自然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到处都有吸引儿童进行美术创作的素材。身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比方说,我们可利用带学生出去春、秋游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观察花草、树木、水、土等大自然中事物的形状、颜色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然界中各种景物的形状、特点,在此基础上,唤起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以二年级的“认识身边的树”的教学为例。上课时,我让学生带着画板到校园里去观察。他们捡起飘落的树叶,观察到上面的小虫洞;摸一摸大树的树干,感受到它的粗糙纹理;低头俯瞰池塘,看着里面的小蝌蚪游来游去。学生对此产生鲜明的、完整的、深刻的视觉形象,并将它们与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联系起来,形成全新的表象。我让学生边观察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绘出来,之后,在学生稚嫩的初稿基础上,向学生讲解观察的顺序、描绘的方法等知识,如此,他们的绘画能力会大幅度提高。

二、向内的开放,利用媒介在探索中深掘美术能力

向内的开放指学生在自主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融合大家的观点,这个观点超越了个人思维的局限,从而“打通”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几何形状的教具、小组调查表、自制的小工具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与学习的媒介,促使学生在探索中发挥自身的美术能力。

(一)利用几何形状教具,促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一年级的手工课上,我在工具篮里投放了各种颜色的几何形状画板、剪刀、画笔,学生看见了,个个跃跃欲试。“你们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吗?”“你想找哪几种图形和你做好朋友呀?”学生们都争着举手发言,说:“我找圆形做好朋友。”“我找半圆形做好朋友。”“我找四边形做好朋友。”我问道:“你们可以拿这些图形做些什么呢?”学生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我仔细一听,大多是关于画画的。这时,有一位学生的发言令我大吃一惊:“老师,我们不如用这些形状来搭东西,比一比谁搭的东西最多、最新颖。”我欣然应允。学生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各类大小不同的几何画板随意组合,拼搭出了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图画:孩子在花丛中看蝴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长颈鹿在吃树叶,等等。原本,我想借助各种形状的画板上一节有趣的涂色课,但在实际活动中,我顺应了儿童爱摆弄东西的好奇心和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自主认识色彩后,不做任何停留,顺势让他们发挥想象,自由组织,上了一节成功的拼图课。

(二)利用小组调查表,促使学生自主发现

以“水墨画树”一课的教学为例。我在课前让学生分好小组,运用调查表,各小组分工,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分析吴冠中先生是如何用笔、用墨、用色和构图的。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自己的调研结果。几名优等生明显做了充分准备,他们的回答中规中矩。(1)用笔:迁移上节课的水墨知识,回顾墨法有浓淡干湿的变化。(2)用墨:通过比较两幅吴冠中的作品,发现树干的表现方法有没骨法、双钩法。(3)用色:对比同一主题下吴冠中和齐白石的两幅作品,解析吴冠中用色的特点。(4)构图:剖析吴冠中作品的构图形式,如特写、满构图、突出主体等。几位学优生说得头头是道。

本以为吴冠中先生的这种返璞归真、看上去如信手涂鸦般的随性,能让学生产生“我也可以这样画”的共鸣,但几位平时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却在此时抛出了别具一格的言论,他们认为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除发挥出了水墨本身的韵味以外,常有各种粗细、形状、动感不一的墨线在撩人眼球。还有的学生说在赏析他的作品《春如线》时,看到的不是山水,亦不是静物,而是点、线、面与色彩的结合:点可以是葱郁的,可以是疏朗的;线可以是婉约的,也可以是奔放的……学生的观察力及感悟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三)利用自制小工具,让学生探索笔墨之趣

低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敢于大胆表达,形象思维活跃,对于水墨工具和“笔墨”方面的知识学习兴趣浓厚,但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水墨工具和“笔墨”方面的知识是学习水墨画的必备基础,学生感兴趣固然很好,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欣赏水平有限,常常让我们陷入一个难以突破的窘境:止步于你无法大展拳脚地教给学生新知识,无法得心应手地教学生使用新技能。如果单一地传授给学生用笔、用墨的基本知识,无异于抹杀了他们对传统水墨画的兴趣。如何把童趣想象与传统水墨技法有效结合,是传统水墨教学的重点。我利用自制绘画小工具这一学生感兴趣的媒介连通传统水墨,从而让学生感受“彩墨”的乐趣。他们利用海绵、喷壶、棉球等进行点、滴、染、甩、弹、喷、擦,让传统的水墨变得更有趣味性,本课的难点也变成了亮点。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放式的连通”教学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开放的前提下,我通过各种媒介,让学生进行自学,讨論,释疑,练习,达成了教学目标,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美术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媒介
媒介演进中的戏曲形态衍生
浅析新媒介文学中媒介的影响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刘明嘉:以自我为媒介传递音乐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论当代插图艺术的非传统媒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