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降脂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9-09-10罗高湖
罗高湖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一种常见型器官病变,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就冠心病降脂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冠心病,降脂,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6-0247-01
冠心病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类型,有着比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现阶段,冠心病防治已经成为重点研究课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冠心病划分为5种临床类型,即猝死、心肌梗死、心绞痛、缺血性心力衰竭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依据其病情实况,分为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针对冠心病者尤其是急性者,若未能及时救治,易引发死亡。临床治疗冠心病,多围绕纠正血脂异常、降脂来开展,本文就此方面进展作一探讨。
1发病机制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便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上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对脂质、脂蛋白进行深入研究得知,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水平出现异常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当内皮功能出现严重受损时,血LDL-C能够大量渗入到内皮下层,经持续氧化,进入巨噬细胞,从而转化成泡沫细胞。而随着泡沫细胞的大量聚集,会逐渐成为脂质的核心,诱发粥样斑块。当脂质核心异常增大时,提示斑块处于不稳定状态,此乃引发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基础因素。由于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心肌缺血症状,因而需要借助降脂来避免管腔变窄、堵塞,从而达到防治此病的目的。
2危险因素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较,通常与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有密切关联。针对血脂异常而言,实际是指总胆固醇水平过高,或者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等,如在饮食中过量食用高热量、高质量、高胆固醇类食物,或者是缺乏体力活动、经常性吸烟饮酒等。此外,患者家族史、性别、年龄等,同样是诱发冠心病的基础危险因素。據相关报道指出,冠心病男性患病几率较女性偏高,且伴随年龄的增加,此病患病率随之增长。
3冠心病降脂治疗进展
3.1他汀类药物此类药物实为一种典型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竞争性的方式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并对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加以阻断,抑制细胞内胆固醇的异常合成,减少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数量,进而减轻反馈性刺激,最终达到清除血清胆固醇,降低脂蛋白的目的”。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他汀类药物能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减少三酰甘油AV的分泌,降低脂蛋白的合成,并能通过对极低密度脂蛋白生成的抑制,达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水平的目的。所以,此类药在治疗多类型高胆固醇血症方面,有突出效果,但针对单纯性的三酰甘油血症而言,则不适用。有报道指出,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及总胆固醇的异常升高,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减少病死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3.2烟酸类药物烟酸类药物是一种比较新型的B族维生素,如果此药剂量较维生素作用量偏高时,便能起到较好的降脂效果。据相关报道得知,冠心病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存在着典型的负相关,如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至0.025mmol/L时,心血管事件发生机率则随之减少2~3%,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出现异常降低情况时,会造成冠心病病死率、发病率的升高。特别是年龄偏大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预测心血管事件方面的能力,相比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明显偏高。所以,在对冠心病降脂治疗时,需提高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强治疗效果。而对于烟酸类药物而言,则有助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加,相比他汀类药物,优势更为突出。烟酸类药物主要有阿西莫司、烟酸肌醇酯及烟酸戊四醇酯等。
4小结
综上,在冠心病降脂治疗中,需要先明确其发病机制及主要危险因素,采取适当药物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水平,在治疗期间,还需注意观察与测定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或消除冠心病的高脂诱因,因此,需要酌情选择他汀类、烟酸类药物来治疗,纠正血脂异常,减少血脂相关风险,最大程度提高此病降脂效果。